深圳湾贝类镉超标引热议,你最担心哪种海鲜?
深圳湾贝类镉超标引热议,你最担心哪种海鲜?
近日,深圳市食品监督管理局对深圳湾水产品的末端环节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南山集贸市场抽检出1批次生蚝镉超标,而餐饮环节则有7批贝类镉超标。这一消息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日常餐桌上常见的扇贝、带子等贝类的安全性表示担忧。
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通常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矿物,如锌矿、铜铅锌矿等。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镉被广泛应用于电池、防腐蚀、光伏、显影剂等现代工业之中。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人类生活在镉的“阴霾”之下。
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长期摄入镉超标的食物,可引发肾脏疾病、骨骼损伤、消化道及呼吸道损伤等。最典型的案例是日本富山县的“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当地居民因饮用含镉废水灌溉的稻米和水,导致慢性镉中毒。患者会出现全身骨痛、骨折、骨骼畸形等症状,甚至最终卧床不起,连翻身或咳嗽都可能导致骨折。
我国对食品中镉的含量有严格的标准限制。根据GB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不同食品的镉限量标准不同。例如,稻米中镉的限量为每公斤0.2毫克,而贝类的镉限量则为每公斤2.0毫克。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镉污染的威胁。
深圳湾贝类镉超标事件的发生,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仍需加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域环境的监测,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确保食品源头的安全。同时,加强对市场的抽检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购海鲜时需谨慎。建议选择正规渠道,关注产品来源,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在食用贝类等海鲜时,注意适量,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单一品种。此外,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对镉的耐受能力。
深圳湾贝类镉超标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它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环境保护,减少工业污染,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