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练江治理的“绿色引擎”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练江治理的“绿色引擎”
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普宁练江治理的华丽转身
曾经,练江是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被戏称为“臭黑江”“黑龙江”。然而,经过持续五年的综合治理,这条流经普宁的母亲河正在重现生机。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练江青洋山桥国考断面水质已达到18年来最好水平,从“污染典型”转变为“治污典范”。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广东环保集团在练江流域累计新建2191多公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成和运营10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5万吨/日的不懈努力。其中,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作为关键工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治污一线的“主力军”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位于练江畔,对青洋山桥国考断面稳定达标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该厂日处理污水量达23万吨,占整个普宁市区日污水排放量的近80%。
“我们目前就承担了23万吨的处理量。”广东环保集团下属广业环保揭阳练江枫江项目指挥部副总经理张锦航介绍,污水处理厂通过先进的处理工艺,实现了主要污染物削减率90%的优异成绩,出水平均指标达到Ⅳ类水标准。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污水处理厂不断进行产能提升。从最初的15万吨/日提升到18万吨/日,再到2021年新增8万吨/日的四期项目,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强。
系统治理:从“末端处理”到“源头防控”
污水处理厂的高效运行,离不开配套管网和雨污分流系统的完善。在普宁市占陇镇定厝寮村,过去污水直排练江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该村投入600多万元建设雨污分流工程,铺设1.8万米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收集率超过90%。
“如果不加以区分,一旦遇上下雨,污水处理量就会激增。”广业环保揭阳练江枫江项目指挥部总经理李立楷表示,为了实现精准治污,广东环保集团推动实施练江(普宁)二期建设项目,计划建设次支管网、雨污分流管道等“毛细血管”1248.36公里。目前,普宁市区次支管网覆盖率已超过85%。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环保
在潮阳区污水处理厂,厂长林涛养成了新的工作习惯——通过手机浏览练江流域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集中管控平台上的实时数据。“如果进水指标波动太大,也会导致处理结果不达标。”林涛介绍,数字化工具已成为练江治理源头防控的利器。
同时,针对练江流域印染企业众多的特点,广东环保集团推动印染企业入园集中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在潮阳区谷饶污水处理厂,3.8万吨/日的处理能力有效解决了当地印染企业的污水处理难题。
从“避之不及”到“亲水宜居”: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随着练江水质的持续改善,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被污染的练江黑臭如泥,路人经过都是掩鼻而行,如今江畔运动、泡茶的人又多了起来,热闹的龙舟赛也再度上演。
“从以前对流域治理及雨污分流没有概念,到现在家家户户,甚至老人家都知道要对雨水和污水进行分离,人们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李立楷对此深有感触,“练江治理,归根结底受益的还是一河两岸的老百姓”。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的成功实践,不仅改善了练江水质,更推动了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修复。这一案例充分证明,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