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晚高光时刻:歌舞类节目成最大赢家
2025春晚高光时刻:歌舞类节目成最大赢家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据统计,晚会新媒体端直播收视次数达28.17亿次,同比增长6.9亿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歌舞类节目表现亮眼,而语言类节目则略显平淡。
歌舞类节目中,实力歌手的演唱成为最大亮点。王菲以一曲《世界赠予我的》获得34.86%的收视率,位居歌舞类节目之首。梁静茹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献唱新单曲《住在心里的人》,获得34.66%的收视率,位列第二。此外,陈奕迅、李宇春、易烊千玺等实力歌手的表演也获得观众好评。
最具创新性的当属张艺谋执导的《秧BOT》。该节目首次采用全AI驱动的全自动机器人表演,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在现场扭起秧歌,多角度转手绢,引发观众热议。这些机器人由宇树科技研发,曾亮相2023年和2024年的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据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陈立介绍,这场表演历时近三个月排练,通过AI训练执行舞蹈动作,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相比之下,语言类节目整体表现平平。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奋斗》以及沈腾和马丽的小品《金龟婿》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有观众表示,这些作品缺乏新意,内容不够完整,甚至出现匆忙收尾的情况。相比之下,一些新晋喜剧演员如闫佩伦、小婉等人的表现则令人眼前一亮,为语言类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分析歌舞类节目更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明星效应:邀请王菲、梁静茹等实力歌手,以及使用AI机器人等创新元素,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
视觉效果:歌舞类节目注重舞台设计和视觉效果,如《秧BOT》的科技感、王菲的舞台造型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创新性:相比语言类节目的传统形式,歌舞类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更多创新尝试。
语言类节目要想重获观众青睐,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创新内容:突破传统小品、相声的形式,尝试更多元的表达方式。
提升质量:保证作品完整性,避免因时间限制而影响节目效果。
培养新人:给予新人更多机会,为语言类节目注入新鲜血液。
关注热点: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代背景,创作更有共鸣的作品。
总体来看,2025年春晚在歌舞类节目的创新和质量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而语言类节目则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