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凤梅逝世20周年:越调艺术的不朽传奇
申凤梅逝世20周年:越调艺术的不朽传奇
今年7月20日是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逝世20周年的纪念日。作为越调艺术的一代宗师,申凤梅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执着追求,为越调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河南省一张很有分量的文化名片。她不仅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越调艺术人才,使越调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她的精神和艺术造诣至今仍被后人缅怀和学习,成为越调艺术史上的一段不朽传奇。
艺术成就:塑造经典,享誉全国
申凤梅的艺术生涯始于1943年,她15岁时开始学艺,主攻小生、须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著称。她的代表作《收姜维》《李天保吊孝》《诸葛亮吊孝》等,至今仍被广大观众津津乐道。
1963年,申凤梅率团进京,在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表演了《收姜维》和《李天保吊孝》两出戏。其中,《收姜维》一剧尤为精彩,申凤梅饰演的诸葛亮形象生动传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她,并称赞道:“你把诸葛亮演活了,河南的诸葛亮很会做思想工作。”从此,“中原活诸葛”的美誉不胫而走,申凤梅的名字响彻全国戏曲界。
艺术特色:创新融合,独树一帜
申凤梅在艺术上勇于创新,善于吸收其他剧种的精华。她将京剧的表演程式、豫剧的唱腔特点以及曲剧的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越调艺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唱腔高亢激昂,富有感染力;表演细腻传神,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丰富了越调艺术的表现力,也为其他剧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艺术贡献:培养人才,传承艺术
申凤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更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教育家。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艺术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越调艺术人才。她的弟子申小梅、李书、何志国等,如今已成为越调艺术的中坚力量,继续传承和发展着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
精神传承:德艺双馨,薪火相传
申凤梅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后人。她对待艺术严谨认真,对待观众热情真诚,对待学生耐心细致,这些品质都成为了越调艺术传承的重要精神财富。在申凤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越调艺术,为这一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状影响:越调艺术的新发展
近年来,越调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2024年10月,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在北京举行,其中的多剧种《新·桑园会》就融合了越调、曲剧、豫剧三个剧种的精华,展现了越调艺术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申凤梅虽然已经离世20年,但她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范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她为越调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名字将与越调艺术一起,永远闪耀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