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晒参有讲究,种参有方法,去太行山深处千年药乡,“滋补”一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晒参有讲究,种参有方法,去太行山深处千年药乡,“滋补”一下!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15A08PCX00

这是山西平顺龙溪镇晒党参的场景。每年寒露之后,冬至之前,是当地党参收获的时节,收完后的党参要进行一个月以上的晾晒才能成形。对于晒参,龙溪镇人有专门的老手艺,要经过“三蘸三捋”,方能充分释放其有效成分。

龙溪镇地处太行腹地,平均海拔1500米,其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党参等中药材的生长。汉末药学著作《名医别录》中就有“上党人参”入药的记载,龙溪镇所在的长治市的古称便是“上党”。

如今,龙溪镇的13个村庄,种植着9000多亩党参,一年出产干参1500多吨,综合产值超过3亿元。

靠山吃山 须得先养好山

龙溪镇的党参产业有此规模,多亏了背后蓊郁葱茏的山林。

然而他们身后的这座大山也曾“伤痕累累”。从清末到民国年间,历经战火的平顺县,到1949年只剩不到3000亩林地,森林覆盖率仅有0.13%。而当时的龙溪镇也是十户九穷,党参种植已中断近百年,野生党参更是销声匿迹。

1951年,县里号召当地百姓一起绿化荒山。山上都是沙石,刨坑十分困难,一镐下去纹丝不动,大家就一点一点转着圈儿撬,直到撬出一个坑。山上缺水,人们就用水桶挑水上山。

就这样,一棵棵树苗种下去,山林逐渐茂密起来。到20世纪末,龙溪镇累计植树1716万株,相当于全镇每人每年植树19棵。几辈人不间断绿色接力,让今天的龙溪青山含翠,生机盎然。

森林茂密起来,党参也有了生存空间。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村民们逐渐恢复了党参的人工种植。到20世纪90年代,龙溪镇种植党参的农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

养好土地 收成更多

历史上,村民们种党参都是采用轮作的方式,一年党参一年土豆,周而复始。这种方式能让土地地力保持稳定,党参种植更长久。

然而随着党参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一亩地万把块钱的利润,让参农们有些“把持不住”了:不如别轮作了,就连作吧,每年都种,农家肥施得足足的,应该问题不大。

结果实际连作之后,党参的根腐病特别严重,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了极大影响。那一年,原本签了供货协议的药厂,因为品质问题,人家给拒收了。

过度索取让参农们吃了大亏。痛定思痛,大家很快又回到一年党参,一年土豆的传统轮作模式。土地得到了休养生息,党参的质量也慢慢恢复。后来,参农们又在农业专家的帮助下,改轮作为间作,进一步提高了党参的产量和品质。

2023年,党参被正式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当地人也随之将党参开发成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产品,比如党参做成的小零食,党参工艺品、党参茶、党参糕、党参香皂等,一年能为龙溪镇创造2亿多元的产值。

党参之名出自何处?又是谁把党参带下山的?龙溪镇的党参产业还有什么新的发展?今天20:00,锁定CCTV4,《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走进太行山腹地千年药乡一探究竟!

本文原文来自CCTV4《记住乡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