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教授解读张爱玲与《海上花列传》:文明与文学传统的对话
陈建华教授解读张爱玲与《海上花列传》:文明与文学传统的对话
香港浸会大学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于2024年12月13日举办了一场重要的学术讲座,邀请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古籍所教授陈建华主讲"文明与文学传统:张爱玲与《海上花列传》"。这场讲座是该研究所"人文中国杰出学人讲座"系列的最新一期,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
讲座中,陈建华教授从张爱玲的"文明"视野出发,深入探讨了她对《海上花列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论述,以及这部作品在海外传播中的意义。他指出,张爱玲对"文明"这一关键词的思考贯穿其作品始终,从早期的《传奇》到晚期的《海上花列传》译后记,都体现了她对时代变迁和文学审美的独特见解。
张爱玲对《海上花列传》的评价极高,认为其在描写男女之情时毫无旧时才子佳人的"伤感"习气,代表了中国小说写实传统的极致。她将《海上花列传》与《红楼梦》相提并论,视其为中国古典文学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在海外期间,张爱玲致力于《红楼梦》和《海上花列传》的研究与推广,力求保留作品原有的中国语境。
陈建华教授还深入分析了《海上花列传》中展现的现代都市人性与文明进程中的历史反思。他指出,小说中的人物和情感描写,尤其是几对情人的互动,体现了清末上海社会中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性。高級妓女的自主选择与情感控制,展现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社会中有限的主体性空间,这些关系不仅模拟了家庭模式,也蕴含了现代性诞生的萌芽。
讲座最后,陈建华教授总结道,《海上花列传》不仅记录了清末市民生活方式,更捕捉了人性在现代性形成过程中的种种变迁,为现代读者提供了重新理解历史与人性关系的视角。
此次讲座的视频已上传至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网站,感兴趣的读者可点击以下链接观看:https://hkbutube.lib.hkbu.edu.hk/inner.php?id=BTS-101207
讲者简介:
陈建华,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任美国欧柏林学院讲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现为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诗学与诠释学、革命话语与翻译理论、元明清文学、近现代都市文学与报刊文化、中国文学与视觉现代性、中国早期电影。发表专著近二十种。近著《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摩登图释》、《论境界——〈人间词话〉与康德哲学》、《共和之光——民國初年文學與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