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特色小吃街没有特色:经济周期里的B级美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特色小吃街没有特色:经济周期里的B级美食

引用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1.
https://www.cbndata.com/information/292533

近年来,美食已成为年轻人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天水麻辣烫到柳州螺蛳粉,各地特色美食的走红反映了人们对美食"独一性"的追求。然而,当我们漫步在各大城市的特色小吃街时,却常常发现火山石烤肠、铁板大鱿鱼等相似的美食。这种现象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和社会变迁?


许知远对话陈晓卿 | 一道菜的世界,图源《十三邀》

特色小吃街的同质化现象

在北京的"中华小吃博物馆",陈列着全国56个民族的3000多种小吃。然而,在全国各地的小吃街,我们却很难看到这些丰富的地方美食。无论是在北纬45度的哈尔滨,还是29度的重庆,小吃街的主打产品往往是火山石烤肠、铁板大鱿鱼等重口味食品。

这种同质化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逻辑。小吃街通常位于旅游景点附近,通过集聚效应降低单个商家的获客成本。为了吸引游客,商家更倾向于选择普适性强、制作简单的食品,而不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此外,庞大的供应链支撑也是小吃街同质化的重要原因。例如,在电商平台搜索"烤肠",会发现相关品牌多达500个,产品共有18万种,便宜的种类成本价只需要0.8元/根。

政府也将小吃街视为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以南京为例,2021年发布的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要打造10个餐饮美食街区,布局各类街头小吃,打造美食网红打卡地。今年春节期间,南京老门东美食街8天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其中大年初三达到15.7万人次,相当于32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人头攒动的南京老门东,黑蚁资本摄

B级美食:经济周期中的独特选择

B级美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5年的日本,代表价格较低但口味不逊色的美食。在经济低迷期,这种美食因其实惠而受到欢迎。日本的B级美食如饺子、炒面、猪排等,多在战后经济振兴时期诞生,反映了工薪阶层和边缘人群的生活状态。

日本民俗学者岛村恭则在《大家的民俗学》中指出,许多B级美食源于二战后从海外遣返的日本人。例如,福岛饺子的创始人胜惠女士将在中国东北学会的饺子制作技艺应用到路边摊经营中,物美价廉又便于制作,很快成为招牌。

在中国,B级美食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天水麻辣烫采用当地特产花椒与辣椒精心调制,已有1400年历史。而麻辣烫从四川船工的简易饮食发展而来,至19世纪80年代成为街头廉价火锅。东北商家则创新性地采用大骨汤底和麻酱,创造出独特的风味。

从B级美食看城市振兴之路

美食编辑畑中三应子在《日本流行美食文化史》中指出,美食业本质上是信息产业,挖掘、提炼、传播信息塑造了整个产业。无论是日本的富士宫炒面,还是中国的天水麻辣烫,都是通过信息传播走红的典型案例。

日本B级美食的走红,与地方城市振兴战略密切相关。始于2006年的青森县八户市B-1大众美食大奖赛,主旨便是"以当地美食振兴地方经济"。首届参赛的富士宫炒面连续两届夺冠,并在九年间为所在城市创造约440亿日元经济效益。

日本的道站(类似于中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也成为推广地方美食的重要窗口。道站通常设有24小时停车场、厕所、充电设施和旅客服务中心,常设有农产物直卖所、商店与餐厅等,成为推广地方文化的平台。

2023年山东淄博烧烤的走红,让人联想到日本富士宫炒面的成功案例。无论是通过B-1大众美食大奖赛、电视报纸,还是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B级美食成为热门的背后,都是经济转型期收缩城市的一种创新求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