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危害与防治指南
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危害与防治指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最新研究显示,我国30-69岁人群中,OSA的患病率高达23.6%,而在老年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
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其中,OSA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80%-90%。其主要特征是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每次暂停时间通常持续10秒以上。
老年人为何更容易患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肉张力逐渐下降,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的肌肉。此外,老年人往往伴有肥胖、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SAS的风险。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中,SAS的患病率高达60%以上,且常被忽视导致漏诊。
SAS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 打鼾: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并非所有打鼾都是疾病。
- 呼吸暂停:家人可能会观察到患者在睡眠中出现明显的呼吸停止。
- 夜间频繁觉醒:患者可能在夜间多次醒来,但往往自己并不察觉。
- 日间嗜睡:白天感到极度疲劳,甚至在活动时也能入睡。
- 晨起头痛、口干:由于夜间呼吸不畅导致。
- 注意力不集中:长期睡眠质量差会影响认知功能。
SAS的危害不容忽视
心血管疾病:OS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据报道,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患者的OSA患病率分别高达65%、75%、55%和50%。
糖尿病:OSA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OSA的患病率超过60%,而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6%。
认知功能下降:长期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个体可能面临认知功能下降加速的风险,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睡眠呼吸暂停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受损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痴呆症等认知疾病的发生。
其他危害:还可能引发高血压、脑卒中、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诊断SAS?
目前,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需要在睡眠监测室过夜,通过监测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等多项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以及严重程度。
治疗方法有哪些?
- 生活方式调整:减肥、戒烟酒、侧卧睡眠等。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面罩在睡眠时持续提供正压空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 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通过调整下颌位置来保持呼吸道开放。
-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定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如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可通过手术改善。
如何预防?
-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SAS的重要危险因素。
- 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控制体重。
- 避免酒精和镇静剂:这些物质会放松喉部肌肉,加重呼吸暂停。
- 侧卧睡眠:避免仰睡,可以减少呼吸道阻塞。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虽然危害严重,但通过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如果家中老人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