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利用海桐开展研究性学习案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利用海桐开展研究性学习案例

引用
9
来源
1.
https://www.sdkx.net/CN/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49
2.
https://www.encyclopedie-environnement.org/zh/vivant-zh/tireless-quest-for-water-by-plants-2/
3.
https://plus.ibaotu.com/picture/shengwushiyanshisheji/p2.html
4.
https://www.judaoedu.com/scnews/show976.html
5.
http://www.labring.cn/case_show.asp?classID=7&id=17
6.
https://www.dqxxkx.cn/CN/10.12082/dqxxkx.2024.240334
7.
https://plantscience.cn/article/doi/10.11913/PSJ.2095-0837.23388?viewType=HTML
8.
http://www.lubanyouke.com/24972.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5%90%88%E4%BD%9C%E7%94%A8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充分利用校园内丰富的生物资源,以“海桐”为主题开展了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们通过上网搜集有关“海桐”的基本资料,观察其分布状况,并设计实验来探究绿色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素。这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充分利用校园内丰富的生物资源,以“海桐”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意义:

  1.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校园内的海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以它为研究对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利用现有资源:校园内的植物资源是现成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实验,既经济又方便。

  3. 培养环保意识:通过研究校园植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02

实验设计思路

选择海桐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1. 普遍性:海桐在校园内广泛分布,易于观察和采集。

  2. 代表性:海桐是一种常见的绿化植物,其蒸腾作用具有典型性。

  3. 安全性:海桐无毒,不会对学生产生伤害。

实验目的

探究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光照强度、空气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叶片数量、叶片大小等植物自身因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实验设计要符合科学原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可行性原则:实验材料和方法要简单易行,适合中学生操作。

  3. 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4. 合作性原则: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设计步骤

  1. 选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海桐,提出研究问题。

  2. 资料收集: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找关于海桐和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资料。

  3. 方案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变量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计等。

  4.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6. 成果展示: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03

实验具体实施

学生分组和任务分配

全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6-8人。各小组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

  • 第1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 第2组:探究空气湿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 第3组:探究温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 第4组:探究叶片数量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方法

各小组根据研究方向准备实验材料,包括:

  • 海桐枝条
  • 透明塑料袋
  • 水盆
  • 温度计
  • 湿度计
  • 光照强度计
  • 剪刀
  • 计时器

实验方法举例:

  • 光照强度实验: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如阳光直射、半阴、全阴)放置装有海桐枝条的透明塑料袋,观察并记录袋内水珠的形成情况。

  • 空气湿度实验: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如干燥、潮湿)放置装有海桐枝条的透明塑料袋,观察并记录袋内水珠的形成情况。

  • 温度实验:将装有海桐枝条的透明塑料袋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袋内水珠的形成情况。

  • 叶片数量实验:选取相同大小的海桐枝条,分别保留不同数量的叶片,观察并记录袋内水珠的形成情况。

数据收集和分析

各小组记录实验数据,包括:

  • 实验条件(光照强度、湿度、温度等)
  • 实验时间
  • 蒸腾量(通过观察塑料袋内水珠的数量和大小来估算)

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绘制图表,总结实验结果。

04

教学效果与反思

学生表现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他们积极讨论实验方案,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主动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实验结果讨论

各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 光照强度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
  • 空气湿度与蒸腾作用呈负相关
  • 温度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
  • 叶片数量与蒸腾作用呈正相关

这些结论与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相吻合,验证了实验的科学性。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

  1. 时间安排:实验周期较长,需要合理安排课内外时间。

  2. 实验条件控制:部分环境因素(如光照、湿度)难以完全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记录:学生在记录数据时可能存在误差,需要加强培训。

  4. 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特别是在户外采集植物时。

05

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中学生物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体系,提供更多元化的实验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