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忽必烈时期的皇家园林:多元文化的璀璨结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忽必烈时期的皇家园林:多元文化的璀璨结晶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04937696_121164092/?pvid=000115_3w_a
2.
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rticle/4KuBpS3GVcV
3.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beijing-1-125403713/
4.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beijing-1-125207321/
5.
http://www.news.cn/world/20240809/d8fc91df05aa443faf9335777afa2b4d/c.html
6.
https://m.weelv.com/qa/10251/105241.html
7.
https://m.douyin.com/share/note/7362762858846784808
8.
http://cn.obj.cc/article-19625-1.html
9.
https://yllhj.beijing.gov.cn/ztxx/cy/pqy/202409/t20240920_3901620.shtml

“汗八里的宫殿是如此雄伟壮阔,前所未闻。宽阔的广场,坚固的宫墙,储藏军用物资的角楼,饰以鎏金盘龙及各色彩绘的建筑,窗户上玲珑剔透的玻璃,到处都是美丽的动植物的皇家园林,出入水口都安装有金属制格栅、以防鱼类流失的人工湖,像一块棋盘那样严整又精巧的城市布局……”这是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元朝都城的描述。这位在东方生活了25年的旅行家,用一种“仰视”的笔触,详细描绘了他所见到的元朝皇家园林,让当时的欧洲人惊叹不已。

01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园林盛世

元朝虽然历史短暂,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园林作品,对两宋至明清园林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深刻意义。这得益于元朝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碰撞,为这一时期的造园艺术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公元1259年,蒙哥汗在亲征南宋途中去世,随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最终掌管漠南汉地军国事物的忽必烈取胜。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平(今内蒙正蓝旗境内),建立年号为中统。由于忽必烈对版图势力的考虑,因此元王朝将统治重心从漠北草原转移到了漠南地区,通过封建专制王权的建立及灭亡南宋,最终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完成全国统一。

忽必烈能够在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中获胜,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力量。早在忽必烈出任汉地军事要职之前,便与中原汉族儒士往来密切,如著名理学家姚枢、窦默等。随后忽必烈驻扎漠南地区,因崇儒揽士开创了有名的“金莲川幕府”,这一举措招致了部分蒙古守旧贵族的不满,由此引发与蒙哥汗的矛盾。对于汉法,忽必烈一直采取积极的态度,这一点与蒙哥汗迥然不同,是蒙古贵族改革派的领军人物。因此,在他建立元王朝之初,便开始采行汉法,这对元初园林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元朝完成大一统之后,忽必烈对商贸采取了积极推动的政策,如解除贸易禁令、统一货币和度量、开凿运河等。早在元朝建立之初,忽必烈为了繁荣上都的经济曾下令“上都商税,酒醋诸课毋征”。由此可见,忽必烈对商贸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随着元廷对商贸的进一步推动,全国掀起了一股经商的风潮,从皇室成员、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都争相参与到商业活动中。“重商”之势逐渐形成,并出现了一批官商一体的士大夫,如阿哈马、姚仲实等。元朝商业的繁荣,同时也建立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基础上。起初,元廷考虑到政治与军事上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驿站,分马站与水站。驿站政策的实施,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的频繁联系。这一时期,除陆上交通发达之外,海运也极为蓬勃,并对南北经济的往来起到了关键作用。海运和河运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城市的迅速成长,除了一些旧有的城市之外,一批新的商业城市也随即出现,如临清、昆山、松江等,这些城市也成为了江南私园的主要分布地。

02

元上都:堪比圆明园的皇家园林

元朝的皇家园林建设,以忽必烈时期的元上都和元大都最为著名。其中,元上都的园林规模宏大,堪比后来的圆明园,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造园技艺。

元上都的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草原民族的特点。例如,其选址多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园林中还保留了蒙古族传统的毡帐式建筑,体现了游牧文化的特色。然而,元上都的园林并非单纯的草原风格,而是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精髓。例如,园林中的建筑布局严谨,注重对称和轴线,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秩序感。此外,园林中还大量运用了中原园林的造景手法,如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创造出富有层次感的景观。

元大都的园林建设同样令人瞩目。其中最著名的是太液池,它位于今北京故宫西北侧,是元大都的皇家园林核心。太液池的布局严谨,以水景为主,四周环绕着宫殿、亭台和假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此外,元大都还有隆福宫西御苑等重要园林,它们共同构成了元朝皇家园林的辉煌篇章。

03

文化融合的典范

元朝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文化融合的特点。忽必烈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在保留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中原文化的精华,这种文化融合在园林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元朝园林广泛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意识,特别是在造园艺术上体现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结合。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详细描述了元朝皇家园林的壮丽景象,进一步印证了其文化融合的特点。

元大都的园林建设受辽金造园影响颇为深刻,如金章宗时期皇家园林的选址布局。根据史料可以得出,元大都的园林兴建与金代造园活动具有密切联系。这可能与两个朝代的统治民族均来自北方草原有很大关系:相似的游牧文化影响下,对居住空间的择址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且这一地区很多园林的建设是依托金代造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元大都是以金代离宫大宁宫为中心展开的都城设计;大都寿安山寺是在金代五华观的基础上所建造而成;金代莲花池水系的开发为元大都南城私园的兴建提供了必要的水环境;下马飞放泊自辽金以来一直是皇家猎游的场所等。

此外,元朝园林还吸收了文人园林的精髓。元朝文人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咏和书画,体现了文人的雅致情趣。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体现在皇家园林中,也影响了私家园林和佛寺园林的发展。

04

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忽必烈时期的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室成员休憩娱乐之地,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些园林见证了元朝多元文化的繁荣景象,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元朝皇家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元朝园林的特色。同时,元朝园林中体现的多元文化融合理念,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元上都遗址,或是在颐和园中欣赏昆明湖的美景时,不禁会想起700多年前马可·波罗的惊叹。那些宏伟壮丽的园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它们告诉我们,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永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