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内镜下微创治疗颈椎压迫神经的新突破
全内镜下微创治疗颈椎压迫神经的新突破
颈椎压迫神经是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因素导致一侧神经根受压,常引起颈肩部及一侧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近年来,全内镜下微创治疗作为新兴技术备受关注,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势,使其成为治疗颈椎压迫神经的重要选择。
技术原理与优势
全内镜下微创治疗通过内镜进入椎管内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磨除增生的骨质、去除增厚的韧带等,使神经根、硬膜囊等减压、松解,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其最大特点是仅在病变椎板之间磨出一个像钥匙孔一样的小洞,通过这个小洞取出压迫神经的椎间盘组织。
相比传统手术,全内镜下微创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 切口小: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小,切口不超过8mm,手术创伤小。
- 显露清晰: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下操作,显露结构清晰,切除的骨性结构少,术后颈椎的稳定性不受影响。
- 恢复快:仅通过一个小切口和管道完成所有手术操作,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具有出血少、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临床效果
2024年6月,某医院疼痛科接诊了一位来自蔡甸区永安街的患者,因“颈部、左肩胛及左上肢痛麻1月余”入院,各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夜不能寐,不能正常生活。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局麻+强化下行C6/7脊椎内镜手术(颈椎Keyhole技术)。
患者术后即可疼痛消失,术后第2天戴颈托下地正常行走。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全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显著效果。
技术难点与风险
尽管全内镜下微创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技术要求极高。颈椎后方结构比较特殊,内镜下安全工作区域比较狭小(直径不超过5mm),并且毗邻重要的组织结构,内侧是颈脊髓,外侧是关节突关节及椎动脉,工作区域中心是行走的颈神经根。在进入椎间孔区域前,需要在内镜下磨除部分关节突及椎板等骨性结构,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在国内外仅少数医院可开展该技术。
适用范围
全内镜下微创治疗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因素导致一侧神经根受压所致的颈肩部及一侧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但并非所有颈椎病患者都适合,对于严重的多节段突出狭窄增生,内镜手术往往并不合适。
前景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内镜下微创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颈椎压迫神经的重要手段。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
全内镜下微创治疗作为一项前沿技术,为颈椎压迫神经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其在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术后颈段稳定性,减少了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以及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相比传统开放手术,不仅减轻患者痛苦,还提高了治疗效果,有望成为治疗颈椎压迫神经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