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药监总局解读:二氧化硫使用标准与安全食用指南
国家食药监总局解读:二氧化硫使用标准与安全食用指南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的安全使用标准解读。作为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使用标准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消费者关心的几个问题,为您详细解答。
二氧化硫在食品中有什么作用?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它的主要作用包括:
护色作用:在水果、蔬菜等新鲜植物性食物中,二氧化硫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苹果、马铃薯、蘑菇等发生褐变,保持食品的色泽。
防腐作用: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例如,在白虾中添加焦亚硫酸钠能够缓解酪氨酸酶的作用,防止虾体变黑,提高产品品质。
漂白作用:在白砂糖加工中,二氧化硫能与有色物质结合,起到漂白的效果,使糖色更加洁白。
抗氧化作用:二氧化硫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保持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国家对二氧化硫的使用量有何规定?
为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严格的二氧化硫使用标准。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不同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最大使用量如下:
- 水果干类:最大使用量0.1g/kg
- 干制蔬菜:最大使用量0.2g/kg(脱水马铃薯为0.4g/kg)
- 海水虾蟹类:最大使用量0.1g/kg
- 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最大使用量0.05g/kg
这些标准是经过科学评估的,只要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摄入量。少量摄入的二氧化硫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通常不会产生毒性作用。然而,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呼吸系统反应:过量摄入二氧化硫可能引起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尤其是对于哮喘患者,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消化系统反应:可能导致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适。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二氧化硫敏感,摄入后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
神经系统影响: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对脑及其他组织造成损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最新研究显示,市民从膳食中摄入的亚硫酸盐(包括二氧化硫)远低于每日可摄入量,对健康构成影响的机会不大。但对亚硫酸盐有特殊过敏反应的人士,应特别留意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说明。
市场上食品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否达标?
从近期的市场抽检数据来看,大部分食品的二氧化硫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但也有部分产品存在超标现象。例如:
- 宁波市北仑区抽检发现某批次龙眼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128g/kg,超出标准规定的“不得使用”要求。
-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抽检发现部分山核桃、黄粿等食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超标原因主要包括:个别企业为改善食品外观而超量使用、加工过程中计量不准确、传统工艺控制不当等。
消费者如何选择安全的食品?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查看标签: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食品中如果添加了二氧化硫,生产企业应在食品标签上进行标识。选购时要注意查看配料表和添加剂信息。
注意外观:选择具有正常颜色的食品,对于颜色特别白、黄或过于鲜亮的产品要保持警惕。
闻气味:如果食品有刺鼻气味,特别是明显的硫磺味,应慎重选购。
摸手感:表面滑滑的、看起来湿润却不发霉的产品可能含有过量二氧化硫。
合理食用:适量食用,避免过度摄入。食用前可先用温水或盐水浸泡,再用煮或炖等方式烹饪,有助于去除部分残留的二氧化硫。
关注特殊人群:对二氧化硫过敏的人群应特别注意食品标签,避免食用含二氧化硫的食品。
二氧化硫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既不要过度恐慌,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渠道、合理食用,以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