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发布结直肠癌筛查新指南,创新技术助力早诊早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发布结直肠癌筛查新指南,创新技术助力早诊早治

引用
8
来源
1.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127
2.
https://wellsuremed.com/fda%E6%89%B9%E5%87%86%E9%A6%96%E4%B8%AA%E7%BB%93%E7%9B%B4%E8%82%A0%E7%99%8C%E7%AD%9B%E6%9F%A5%E7%9A%84%E8%A1%80%E6%B6%B2%E6%A3%80%E6%B5%8B/
3.
https://www.bgi.com/news/2024052901
4.
https://www.hjwsxzz.com/cn/article/top_view
5.
https://jg-static.eeo.com.cn/article/info?id=f6cbd915be8a4c1887a6b76769ed11e0
6.
https://www.tktjwhyy.com/tktjweb/99523/129263/index.html
7.
https://www.bgi.com/news/2024053101
8.
https://www.singlera.com.cn/new/675.html

近日,《中国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这一新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在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筛查覆盖率和早期诊断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01

现状与挑战:筛查率低背后的多重因素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2022年新发病例达51.71万例,死亡人数为24万例。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早期患者诊断率偏低。

华大基因近期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认知现状报告》揭示了筛查率低的深层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尽管93.3%的受访者对筛查持积极态度,但过去一年内实际进行筛查的比例仅为20.45%。对侵入性检查的恐惧(56.14%)和筛查成本的顾虑(47.26%)是阻碍筛查行动的主要因素。此外,44.09%的受访者表示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来评估自己的结直肠癌风险,这反映出公众对疾病风险因素和早期筛查重要性的理解仍显不足。

02

新指南的突破:风险分层与个体化筛查

针对上述挑战,新指南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明确筛查人群和简化判断流程,提高了筛查的可操作性。其次,新指南根据不同风险人群制定差异化的筛查策略,包括筛查起始年龄、首选及备选筛查技术方法等,体现了精准医疗的理念。

具体而言,新指南将筛查人群分为一般风险人群和高危人群。一般风险人群建议从45岁开始筛查,而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炎症性肠病患者等)则需提前至40岁开始筛查。这种风险分层的策略,既提高了筛查的针对性,又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

03

技术创新:从“金标准”到“无创时代”

在筛查技术方面,新指南在肯定结肠镜检查“金标准”地位的同时,也积极推荐非侵入性筛查方法。传统的结肠镜检查虽然准确率高,但其侵入性和不适感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而新型的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和血液cfDNA检测等非侵入性技术,因其简便、无痛、准确率高等特点,有望成为提高筛查覆盖率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FDA最近批准了首个结直肠癌血液检测项目——Shield™。该检测通过分析血液中肿瘤细胞释放的游离DNA,对1-3期结直肠癌的敏感性高达87.5%。虽然这项技术目前尚未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其代表的液体活检方向,无疑为未来筛查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04

未来展望: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

新指南的发布,不仅是一份技术规范,更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它表明我国的结直肠癌防控策略正在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通过社区筛查的普及、筛查技术的创新和公众意识的提升,我们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显著提高结直肠癌的早诊率和生存率。

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持久战。从政府的政策支持,到医疗机构的技术创新,再到公众的健康意识提升,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新指南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武器和策略,但最终的胜利,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