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汪静教授团队研发新型分子影像显像剂,实现肿瘤KRAS突变无创检测
西京医院汪静教授团队研发新型分子影像显像剂,实现肿瘤KRAS突变无创检测
近日,西京医院核医学科汪静教授团队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历时四年,成功筛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RAS突变PET分子影像显像剂[18F]PFPMD,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创可视化诊断方法。
研究背景与意义
KRAS突变是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尤其在肺癌中。据统计,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约有30%的患者存在KRAS突变,而肺腺癌的突变率更是高达50%。然而,传统的基因检测方法往往需要通过侵入性手段获取组织样本,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因样本局限性而影响检测准确性。
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PET/CT等设备,医生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获取肿瘤的详细信息。18F-FDG PET/CT显像技术已经在预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而汪静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则将这一技术应用拓展到了KRAS突变的检测领域。
创新性显像剂的突破
研究团队开发的[18F]PFPMD显像剂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准确识别肿瘤组织中的KRAS突变状态。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简化了检测流程,更重要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诊断依据。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精准的诊断是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关键。通过无创的分子影像技术,医生可以更早地发现病变,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团队实力与研究积累
西京医院核医学科是国内较早开展核医学教学和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有先进的PET/CT、回旋加速器等设备。科室在肿瘤受体显像与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作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在核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她多次强调核医学在精准诊疗中的巨大价值,积极推动核医学的发展和科普宣传。在她的带领下,西京医院核医学科已成为国内该领域的佼佼者。
未来展望
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肿瘤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这也为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的分子影像探针被开发出来,进一步推动肿瘤精准医疗的发展。
然而,目前核医学在我国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据统计,我国每百万人拥有的PET/CT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医学专业人才也相对短缺。汪静教授呼吁,应加大对核医学的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同时做好科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核医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核医学领域的科研实力,更为肿瘤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肿瘤患者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