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四连冠背后的创新密码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四连冠背后的创新密码
2024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再次获得A+,实现了自2002年以来的四连冠壮举。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在新工科建设领域持续领跑,其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已成为全球化工领域的佼佼者。
学科实力:四连冠背后的硬核实力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卓越成就,离不开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该学科位列全球第28位,展现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领先地位。
该学科在多个前沿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特别是在传质与分离、合成生物学、绿色化学新工艺与产品工程等方面。学科建设有11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包括“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和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等重量级平台。
近五年来,该学科牵头承担了3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2项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和16项一等奖。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其研究成果更是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人才培养:打造化工领域的未来领袖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作为牵头单位,该学科连续六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一成就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科领衔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化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举办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国际视野:引领中国化工教育走向世界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通过IChemE最高级别专业认证,成为中国首个通过国际专业认证的化工学科。IChemE认证委员会三届主席高度评价天大化工“带动了中国化工教育的改革,是世界上最好的化工之一”。
学科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已招收来自六大洲57个国家的近500名国际留学生。近五年,学科举办了22次国际会议,与爱丁堡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知名高校以及科莱恩、阿斯利康等国际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20余项国际合作协定。
展望未来:为国家发展贡献天大力量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学科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能源、环境、生物等前沿领域,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作为新工科建设的排头兵,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化工人才,为推动中国从“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转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