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新气象、新体验、新期待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新气象、新体验、新期待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去年底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之后,“中国年”再次闪耀世界舞台。
申遗后的首个春节:新气象,新体验
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这个春节注定不同寻常。从北国冰城到南疆海岛,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全国各地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节日氛围既传统又新潮。
在四川阆中这座千年古城,大年初一的“阆苑新春祈福”活动拉开了新年序幕。悠远的钟声在古城上空回荡,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在浙江武义县溪里村,三代“樊梨花”同台献艺,展现了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在湖南岳阳张谷英村,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主场活动精彩纷呈,让古老村落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文旅融合成为新亮点。据统计,2025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90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突破5.1亿人次,民航旅客运输量有望突破9000万人次。人们不仅在春节期间团圆,更将旅游作为过年的重要节目。同程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全国各地主要景点客流量较假期前一天上升了四成多,主题乐园、人文古迹等适合家庭出游的景点最受欢迎。
春节申遗成功的深远意义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一个文化事件,更是一次文明的对话与互鉴。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基因。申遗成功意味着:
文化自信的提升:春节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国际认可,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目前,春节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为国家城市法定节假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视频向全球华人恭贺新禧,体现了春节作为“世界节日”的地位。
文化遗产的保护:申遗成功将推动春节文化的系统性保护和传承,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承与创新:春节文化的新发展
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如何让春节文化既保持传统韵味,又焕发时代活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
科技融合:许多地方的灯会、庙会都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如AR、VR等,让传统习俗更具观赏性和互动性。
文旅融合:各地推出特色文旅活动和消费场景,如苏州的“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发放千万元数字人民币文旅消费券,既传承了文化,又带动了经济。
国际交流: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我国积极组织传统节日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
展望:让“中国年”更精彩
春节申遗成功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这份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传承精华:保护好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让它们代代相传。
创新发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让春节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国际传播:继续推动春节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国年”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
春节,是中国人最温暖的节日,也是中华文化最生动的载体。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中国年”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