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何仙姑故里:千年古韵与现代传承
广州增城何仙姑故里:千年古韵与现代传承
2023年11月,广州市增城区何仙姑家庙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二批)》,这一消息不仅彰显了这座千年古庙的历史价值,更体现了增城对何仙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仙姑故里的历史渊源
据唐代《广异记》、宋代《舆地纪胜》等古籍记载,何仙姑原名何琼,是增城何氏女仙。她生于唐开耀年间,自幼聪明伶俐、勤劳善良。因喝云母溪水而得道成仙,后被武则天召见并羽化登仙。这些记载奠定了何仙姑聪明伶俐、勤劳善良,以及云游罗浮,采果侍母,后得道成仙的核心原型。
文化遗产:千年古迹诉说着历史的厚重
何仙姑家庙是增城最负盛名的文物遗迹,也是全国唯一的何仙姑家庙。家庙始建于明朝,因战乱屡经修建,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咸丰八年(1858年)。家庙采用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为13架出前廊封火山墙,第二进则是四柱一间五架拜亭硬山顶。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庙二进正堂供奉何仙姑立像,樟木雕塑而成,高约七十厘米,身着唐朝村姑装束。
除了家庙,增城还有多处与何仙姑相关的文物遗迹。何仙姑井、何仙姑塔、何仙姑钟楼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其中,距离家庙约300米的盘龙古藤已有千年历史,由青藤绕着一棵古榕和几棵杂树繁衍而成,藤干直径最粗处约150厘米,延伸跨度达30多米。这株古藤六月开花如瑞雪,八月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是增城的一大奇观。
现代传承: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近年来,增城大力开展“福地仙境”何仙姑文化旅游季,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何仙姑传说全国楹联征集、“仙姑归梓记”手绘国漫等活动,串联岭南文化、旅游景点、非遗体验等元素,尽显增城山水人文之韵。
2023年,增城启动名家名作名刊宣传活动,李春雷、杨克、霍俊明、商震等著名作家诗人、文化学者,撰写有关增城何仙姑的散文、随笔和诗歌,分别刊载在《光明日报》《作家》《延河》等著名报刊,以丰富的文学形式推广、弘扬何仙姑文化。
以何仙姑文化为主题创作的歌曲《如何为何》,正在广州增城悠扬传唱。“挂绿人文讲堂”通过搭建文化平台,邀请文化学者,赓续人文血脉,厚植城市底蕴。此次以“广州读书月”为契机推出专题文化讲座,携手市民朋友赓续何仙姑向上、向善、向美的优秀品质,以期通过追踪溯源,为何仙姑文化注入崭新的人文内涵,并将其根植更多市民的一思一行,焕发出独特持久的时代风采。
结语:千年文化润泽一方水土
何仙姑文化历经千年而源远流长,早已嵌入增城的社会生活,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滋养人文之灵。它不仅是增城的文化瑰宝,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何仙姑文化正以创新的方式传承发展,为增城注入新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