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是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是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8877611_121136658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是非常大的,曾经就有一位大学生因破坏了野生动物的鸟窝而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在现代社会中,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内容已经成为了环保内的重要项目,而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员都负有怎样的责任呢?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内容就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记载,那么,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又是如何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的呢?

设立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确定野生动物保护法令

早在几千年前的五帝统治时期,当时的领导者就重视起了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内容,在那个时候,负责管理山间野生鸟兽的官员被称为“虞”。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官职。

在《周礼》的记载中有这样的内容:“山虞、泽虞、林衡、川衡”这几类官职主要负责就是对农、林、牧、鱼方面的管理,除此之外,各地政府也按照山林川泽的面积大小,制定了不同规模的机构,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的社会中,国家对于生态保护这类官职的设立是非常详细的。

在西周时期,统治者曾经颁发过一道《伐崇令》,其中规定:

“毋动六畜,不如令者,死勿赦。”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凡是破坏自然环境的人,都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而在春秋时期,《管子·地数》中也记载道:

“动封山者,罪死不赦。”

可以看出,在那个时候的社会中,凡是违反了保护环境的规定,那么就会收到十分残酷的惩罚。而在《吕氏春秋·上农》中也有着“生物繁育期禁捕”的规定。

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些机构与法令的设置,在中国社会后来的发展进程中,各个朝代才逐渐重视起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春秋时期的野生动物保护活动

在春秋时期,人们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因此,那个时候的百姓也在积极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做着努力,在《国语·鲁语上》中有过“里革断罟匡君”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鲁宣公认识到了自己之前捕捉野生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从此之后,他也将从前捕兽用的猎网挂了起来,时刻警醒自己要注意保护野生动物。在国君的带领之下,百姓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随即增强。

秦汉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法令

随着秦汉时期相关法令不断完善,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进入到了一个更好的发展阶段中。虽然说秦代统治者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生态保护机构,但是在《秦律十八种》中就规定到:

“不准设捕鸟兽之陷阱、网罟。”

可以说,在《秦律十八种》中有关于生态保护的内容,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生态环境成文保护法。

到了汉代社会,任何自然资源都是受到政府保护的,普通民众严禁随意采伐。根据《汉书·宣帝纪》的记载:

“五色鸟飞过属县。其令毋得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即使是对于迁徙的鸟类,国家也制定了专门的法规来对其加以保护。

唐宋时期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令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也逐渐加强。

在唐代社会中,曾有一位穿着百鸟裙的公主,据《旧唐书·五行志》的记载:

“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

在那个时候,基于公主的带动,许多百姓也纷纷效仿她采集鸟类羽毛制成裙子的做法,一时之间,很多野生鸟类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当唐玄宗上位后,随即颁布了一道《禁珠玉锦绣敕》的特令,其中规定:

“无益于时,焚与殿前,用绝竞争。”

从此之后,采集鸟类羽毛来制作裙子的行为也就逐渐消失了。

到了宋朝,通过宋太祖下达的《禁采捕诏》,野生动物的繁殖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保护,其中规定:

“禁采捕鱼虫,弹射飞鸟,每岁申明之。”

在此后的日子中,这道法令一直被延续使用了二百多年,当后代统治者上位时,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新的订正和修补。

明清皇帝开始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也一样延续了对野生动物的重视与保护。众所周知,作为封建时期的皇帝,他们是能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如果他们想要吃到什么罕见的食物的话,也是十分简单的。

而在《明史·食货志》就有这样的记载:

“岁例遣正官往南京采玉面狸,帝斥之。”

由此可见,对于明朝统治者来说,虽然统治者能够得到地方官员进献的野生动物,但他们却并不赞同这种行为,此后,明朝统治者也明令禁止官员将野生动物作为食用的对象。

而在清朝时期,皇帝们也曾禁止过将野生动物的身体做成珍贵器具的做法,在《清实录》中就记载过:

“从前广东曾进象牙蓆,朕甚不取。”

在那个时候,雍正对于象牙制品是持反对意见的,而从此之后,象牙制品也就逐渐被清朝商人抛弃了。纵观世界历史可以发现,雍正的这道法令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禁止象牙制品的法令。

结语

从我国历史上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内容的记载就会发现,早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共处的状态,只有这样,人类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健康的。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在未来的日子中,我们也要以史为鉴,注意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只有这样,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才能够被继续维持,而人类也将拥有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资料:《周礼》、《伐崇令》、《管子·地数》、《吕氏春秋·上农》、《国语·鲁语上》、《秦律十八种》、《汉书·宣帝纪》、《旧唐书·五行志》、《禁珠玉锦绣敕》、《禁采捕诏》、《明史·食货志》、《清实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