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哈雷彗星:中国古代观测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哈雷彗星:中国古代观测揭秘

引用
中国科技网
8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2/06/content_269699.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3A03ICR00
3.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218160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7%E5%AE%99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3%88%E9%9B%B7%E5%BD%97%E6%98%9F
6.
http://www.chinasydw.org/202412/377165.html
7.
https://m.dbke.cn/wenhua/index.html
8.
https://assets.msn.cn/content/view/v2/Detail/zh-cn/AA1tk4WG

2021年,哈雷彗星再次造访地球,这颗每隔76年就会光临太阳系内部的“常客”,又一次引起了全球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关注。然而,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者就已经开始记录这颗神秘的天体了。

01

最早的观测记录

根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可靠记录,比西欧最早的记载(公元66年)还要早670多年。

02

详尽的观测内容

中国古代对哈雷彗星的观测不仅限于简单的出现时间,而是有着非常详细的记录。例如,《汉书·五行志》对公元前12年(元延元年)的哈雷彗星有这样的记载: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锋炎再贯紫宫中。……南游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彗星的运行路线、出没时间乃至视速度,展现了古人惊人的观测能力和记录水平。

03

连续的观测传统

从公元前613年到1910年(清代宣统二年),中国史书对哈雷彗星的记载多达31次。这种连续而详尽的观测记录,为现代天文学家研究彗星的轨道周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数据支持。

04

文化的象征与称谓

在中国古代,哈雷彗星有着不同的称谓。最常见的是“星孛”,此外还有“蓬星”、“长星”等。由于其不寻常的外观和难以预测的出现,彗星常被视为“妖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然而,这种神秘感也激发了古人对天象的持续观测和记录。

05

对现代天文学的贡献

法国学者巴耳代在研究了1428颗彗星的《彗星轨迹总表》后曾赞誉道:“彗星记载最好的(除极少数例外),当推中国的记载。”这种评价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科学价值。

06

展望未来

哈雷彗星的下一次回归预计将在2061年,届时,人类将再次见证这颗承载着数千年观测历史的天体。而中国古代的那些观测记录,将继续为现代天文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