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金牛岛红树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典范
湛江金牛岛红树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典范
金牛岛红树林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是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十里画廊”。这里不仅是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地,更承载着重要的科研、教育和经济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创新引领:全国首个“种养耦合”修复项目
2024年,湛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在金牛岛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大规模红树林“种养耦合”修复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支持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9亿元。项目计划种植红树林8190亩(约546公顷),并进行3公里海堤生态化改造。
“种养耦合”模式是该项目的最大亮点。该模式通过在养殖塘内部种植红树林,打造海洋版“桑基鱼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项目采用“一塘一策”的精细化管理方式,针对每口养殖塘进行数值模拟,科学制定水位控制指标。创新设计的溢流式闸门,能够兼顾养殖效益和红树林成活率,实现养殖塘内水位自动控制。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金牛岛红树林的保护成效显著。据统计,2023年,累计在金牛岛片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超过50次,参观访客累计超过10万人次。保护区先后投入800万元,科学设计、全面改造和提升金牛岛生态服务水平,打造金牛岛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和科普宣教站点。
同时,金牛岛红树林的保护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保护区主动与村民沟通,在保护区内提供巡护、护林员、安保、清洁、管理等多个就业岗位。许多村民在保护区周边开起了农家乐,售卖本地特色食品,每逢节假日都忙得不可开交。
未来展望:蓝碳交易的新机遇
红树林作为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固碳储碳的能力远高于陆地上的生态系统。据估算,红树林的固碳潜力能达到热带陆地森林的3-5倍。2021年3月,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的“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VCS开发和管理组织Verra的评审并成功注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66元/吨的价格,购买该项目首笔核证的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抵消基金会开展活动时产生的碳排放,达成了我国首个蓝碳项目的交易。
随着红树林的保护持续推进,金牛岛红树林不仅成为湛江市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更为全国红树林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未来,随着蓝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金牛岛红树林有望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湛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