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专家提醒:食品处理中的戊肝风险
浙江大学专家提醒:食品处理中的戊肝风险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接诊了一位因食用路边烤肉而感染戊型肝炎的患者晖叔。这一病例再次敲响了食品卫生安全的警钟,也引发了公众对戊肝传播途径的关注。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浙江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黄建荣主任医师表示,戊肝的传播途径多样,其中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尤其是未煮熟的肉类和海鲜。此外,水源污染、接触传播等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为了有效预防戊肝的传播,食品从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卫生规范。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等。在工作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在食品加工和经营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不得乱堆乱放杂物,不得乱扔乱倒垃圾。商品陈列要有序,分类分架、离地离墙摆放,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仓储区应采取防鼠、防虫、防潮、通风等措施,确保存放的储物保持干燥清洁,整齐有序。
对于食品采购,应严格实行索证索票制度,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建立索证档案。采购食品时,应向供货者索取“一票通”进货凭证,并按要求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销)货日期等内容,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除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手段。由厦门大学研发的戊肝疫苗是全球唯一获批的预防性疫苗,研究证实其具有至少10年的高效持久保护力。在2022年,为控制戊肝疫情,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南苏丹开展了全球首次大规模戊肝疫苗接种活动,为本提乌难民营近4万人接种了戊肝疫苗。研究数据显示,接种两剂戊肝疫苗(0/1月)的保护效果为89.4%,单剂免疫后就能提供保护,且孕期接种戊肝疫苗也是安全的。
专家提醒,除了食品从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卫生规范外,公众也应提高警惕,注意饮食卫生。建议不饮用生水,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和海产品,使用公筷分餐,减少外出聚餐。对于高危人群,如基础肝病患者、老年人、育龄期妇女以及经常在外就餐的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戊肝疫苗,以获得长期保护。
通过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戊肝的传播和感染,保护公众健康。食品从业人员应时刻保持警醒,严格遵守卫生规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共同守护自身及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