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祖先多来自江西?晒谱晒出一段移民史
湖北人祖先多来自江西?晒谱晒出一段移民史
8月15日上午,湖北省图书馆举办第十五届晒谱活动,省内外古籍专家、方志研究者、家谱编纂者汇聚一堂。来自武汉市蔡甸区的萧氏族谱编纂者萧诗彪称,通过萧氏族谱可追溯至西汉开国功臣萧何,至今73代;从明朝初年萧家祖上自江西迁至武昌府,至今33代。
观众在湖北省图书馆晒谱活动“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谱文化展”现场。
晒谱活动现场,不少族谱也显示其家族在明朝洪武年间由江西移民湖北。恰逢本届晒谱活动,“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谱文化展”同步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展厅中正好看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图文单元。
在“江西填湖广”部分,一张“江西填湖广示意图”的图文介绍:在元末明初,江淮地区战事频繁,水旱灾害不断,田地大片荒芜,人口锐减。而江西饶州路等地较少受战乱波及,人口增长较快,人地矛盾突出。在明初政府一系列激励政策刺激下,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州府百姓纷纷外迁,形成“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
当年,鄱阳县瓦屑坝是鄱阳湖边靠近鄱江的聚落和水运码头,移民以瓦屑坝为聚散地和出发地,沿水路迁往鄂、皖、湘等省。此外,南昌筷子巷也是江西移民外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据文献记载,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18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百万民众从大槐树下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于是江西的瓦屑坝、筷子巷和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样,成为中国区域移民后裔一致认同的根,成为移民寻根问祖的文化符号,成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共同答案。
当年的湖北究竟有多少人来自江西?记者了解到,“江西填湖广”是明初大移民的一部分,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移民史、人口史的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曹树基,其所著《中国移民史第5卷:明时期》总结:在洪武年间(早期)湖北地区的174万总人口(不包括施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土著人口占43%,移民人口占57%;根据各府的移民原籍作一统计,在湖北的98万移民人口中,江西籍移民约为69万,占总人口的70%。
湖北黄冈孔子世家支谱。
在同时期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中,两湖人口入川最多,两湖人口中又以麻城人最多。“麻城孝感乡”作为移民入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与山西洪洞大槐树、江西瓦屑坝等齐名,成为许多移民后裔寻根问祖的“圣地”。时至今日,入蜀的移民后裔大多认为自己的祖辈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纷纷以“麻城孝感乡”作为自己身世认同的祖籍地。“问我祖先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就是川渝地区广泛流传的谚语,从中不难看出麻城孝感乡在川渝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江西填湖广”带来“惟楚有才,鄂东为最”
展览现场,湖北省图书馆方志馆助理馆员汪禹告诉记者,“江西填湖广”的移民现象在宋代已经出现。元末农民战争,湖北东部是陈友谅和朱元璋的长期主战场,导致人口锐减,有大量待垦荒地,给无地或少地的江西移民带来改善生活境遇的前景。加上明政府通过军屯和政令发起移民运动,“江西填湖广”于是在明初达到高峰,时人有“居楚之家,多豫章籍”之说,豫章在汉唐年间是江西北部的郡名,郡治南昌县。
移民为何钟情湖北?这与湖北位于中国中心的地理位置有关,它是北人南迁的必经之路,历来被称为南北东西大熔炉;发生在湖北境内的战争,较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省要少;湖北、湖南较长江下游的江南各地开发较晚,土旷人稀,因此成为生存型移民的上选之地。
汪禹说,经历明末农民战争和反清战争,明末清初,移民活动再次出现高潮,以江西为首的移民,最终完成了在湖北、湖南的分布,整个移民过程一直到清嘉庆年间才结束。江西移民给湖北带来先进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也丰富了湖广地区的文化,尤其是促进了鄂东地区的文化发展。江西靠近江浙和皖南,那里曾是南宋经济与人文昌盛之地,来自人文发达地区的江西移民让蕲黄文风为之一振,荆楚文化重心由荆襄之地向黄州府转移,史称“楚风东渐”,黄州在明清时期赢得“惟楚有才,鄂东为最”的誉称。
“鄂东的湖北人说起祖辈,都说是从江西来的,‘江西填湖广’确实是明清时期影响较大的移民运动,同时还有‘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迁徙。”
近年新修的家谱出现在晒谱活动现场。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国安曾在湖北省图书馆做过“从‘江西填湖广’谈明清以来湖北的移民和家谱”讲座。他告诉记者,湖北是移民型社会,湖北人向上追溯三代几乎都能发现迁移的痕迹。据统计数据,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移民在湖北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了本土居民,移民中江西人数量最多。移民是一种家族延续的方式,移民活动在家谱文化中多有体现。一个完整的古村落应有祠堂、族谱和家族墓地,一般墓碑上记载着家族世系。湖北同时存在着墓祭和祠祭的传统,这种祭祀传统让湖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是来自江西的移民。不论是移民寻根,还是修纂家谱,或者整修祠堂,都体现着家国同构与家国情怀。
省图此次“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谱文化展”也介绍,在明清“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前,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宋靖康之变,引发了北方和中原人民三次南迁浪潮,所谓“衣冠南渡”。这三次大规模移民运动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推进了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南迁人民的中华文化传统和习俗,促进了姓氏文化、族谱文化在南方长江流域的传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