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火出圈!公开课新玩法揭秘
翻转课堂火出圈!公开课新玩法揭秘
近年来,一种名为“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教育改革的热潮。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那么,什么是翻转课堂?它又如何在公开课中发挥独特优势呢?
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亦称为反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其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和角色重新调整和分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自己手中。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引导者和协助者。在课堂之外,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多种形式自主预习课程内容。而在课堂上,学生们更加专注于主动参与的项目学习和与同伴的讨论和合作,以此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则利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实现了“课下知识吸收、课上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在公开课中的创新应用
翻转课堂的独特优势在公开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下是一些国内高校在公开课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
北京大学口腔虚拟仿真智慧实验室
北京大学口腔虚拟仿真智慧实验室以虚拟仿真技术、大数据为支撑,融合智能物联、智能管理、智能学习与评估的多维度智能一体化虚拟仿真训练实验室。实验室分为讲授区、线上训练区、虚拟仿真训练区等。其中,线上训练区可进行线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自动化评估,虚拟仿真训练区可进行多类型、带有力反馈的虚拟仿真训练和评估。
清华大学AI赋能课程试点
清华大学利用独立研发的千亿参数大模型GLM4作为平台与技术基座,开展八门课程试点工作。通过微调形成不同课程的垂直领域模型,开发专属的人工智能助教,实现范例生成、自动出题、答疑解惑、运算推理、评价引导等功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线教学平台
北航的《人工智能赋能的全过程交互式在线教学平台》案例基于生成式大模型、机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通教师线上线下各个教学环节,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课程答疑全过程学习过程闭环,以学校覆盖的323间智慧教室为基础底座,对录制的课程资源开展数字化加工。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
哈工大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引入AI技术,打造远程在线实验教学平台,引入智能助教系统,制作虚拟数字人教师,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智能化。学生可以通过AI学习系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则根据学生反馈的重点难点,在智慧教室进行针对性讲解。
翻转课堂的优势与挑战
翻转课堂的优势显而易见:
- 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和讨论,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课前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促进深度学习: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实践,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 优化教师角色: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能够更专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
然而,实施翻转课堂也面临一些挑战:
- 技术要求高:需要开发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资源,如微课视频、互动教材等。
-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可能需要额外的培训和支持。
- 学生自律性要求: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否则可能无法有效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 评估体系重建: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可能不再适用,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未来展望
翻转课堂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翻转课堂必将在未来的教育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