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亮相国际舞台,“述讲松江”再掀热潮
顾绣亮相国际舞台,“述讲松江”再掀热潮
2023年7月,一幅来自中国的刺绣作品《太极》在法国卢浮宫展出,这幅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目光。这幅作品所采用的正是被誉为“画绣”的顾绣,一种起源于上海松江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
顾绣:画与绣的完美融合
顾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公元1368-1644年)的松江府。它因进士顾名世家族而得名,又被称为“露香园顾绣”。顾绣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半绘半绣,画绣结合”的艺术风格。顾家的女眷们将日常刺绣与家学绘画技艺相结合,创造出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顾绣的绣品丝线极细,最细可达一根丝线的1/256,绣品气韵生动,巧夺天工。其工艺流程包括选稿、上绷、描稿、刺绣、落绷五个步骤。与苏绣相比,顾绣更注重如画的高雅意境,其绣稿多为名人书画,绣者艺术素养极高,因此在艺术价值上高于苏绣。
“述讲松江·浦江之首”: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2024年,松江区推出“述讲松江·浦江之首”项目,这是松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一项创新文化传承项目。项目通过非遗文化墙、水文化展示馆等形式,展现松江的历史文化。
在“非遗文化墙”边,华东政法大学的童潇教授为师生们讲述松江的非遗文化,让大家了解松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疏流利运宝塔”旁,师生们俯瞰三江汇聚的宏伟景象,聆听浦江水系的故事,感受水治对沿海地区人民的重要性。
“春申堂”内,师生们欣赏仿唐建筑,了解春申君带领百姓改造农业灌溉、疏通河道的故事。“水文化展示馆”中,通过复原的汉代水井、唐代圩田、宋代古船等展品,师生们得以一览浦江的水资源、水变迁、水历史、水文化。
漫步在“荡里·有米社区”,师生们穿行于当代元素与江南水乡风格相融合的建筑中,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在“春申讲堂”,师生们聆听《黄浦江的前世今生》,感受上海水土文化的魅力和松江历史发展脉络。
参与活动的陈嘉龙同学感慨道:“石湖荡如同一幅古老的画卷,娓娓讲述着松江几千年来的水土人文变迁,展示上海之根——松江的历史面貌。看到波澜不惊、碧水连天的浦江,繁花似锦的上海的正通过往返频繁的商船演绎着新的昌盛,身为社发学子,我也应当锐意进取,追赶上日新月异的上海速度。”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从法国卢浮宫的展出到“述讲松江·浦江之首”项目的开展,松江文化正在以创新的方式传承和发展。顾绣作为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不仅在国内各大展览上展出,更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而“述讲松江·浦江之首”项目则通过沉浸式体验和系列课件,深入挖掘和传播松江历史文化资源,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松江这座山光水色、活力迸发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创新实践中汇聚了一种滴水成涓、万涓成河的磅礴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松江定能大放异彩,为世界展现更多中华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