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四中院发布白皮书:职场名誉权纠纷如何避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四中院发布白皮书:职场名誉权纠纷如何避免?

引用
人民网
7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4/11/nw.D110000renmrb_20240411_2-11.htm
2.
https://jubao.xzdw.gov.cn/zxdt/202404/t20240401_454887.html
3.
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408/08/170628_54698432.htm
4.
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4/10/id/53300.shtml
5.
https://www.junzejun.com/Publications/10185162bbef00-a.html
6.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58493.shtml
7.
https://www.zhonglun.com/research/articles/53325.html

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网络侵权类案件审判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该院审理的网络侵权案件超过1600件,其中网络侵犯名誉权占比最高。在这些案件中,职场名誉权纠纷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

01

职场名誉权纠纷的典型表现

在职场环境中,名誉权纠纷往往与工作表现评价、离职纠纷等密切相关。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员工吴某从前公司离职并入职新公司一年后,前公司向新公司发函称“该劳动者在前公司任职时存在严重失职行为导致公司亏损严重”,吴某因此被新公司劝退离职。

在这个案例中,前公司的行为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1.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单方面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出负面评价
  2. 将这种评价主动传达给员工的新雇主
  3. 评价内容缺乏事实依据,最终被法院认定为不实信息
02

法院的判决和启示

黄埔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销售公司的行为构成对吴某名誉权的侵犯。法院判决销售公司需向吴某现任职的服装公司出具书面澄清声明,以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如果销售公司逾期未履行,法院将依照吴某申请,选择一家广东省发行的报刊登载判决书主要内容,相应费用由销售公司承担。

这个判决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1. 企业在评价员工时必须基于事实,不能随意发表可能损害员工名誉的言论
  2. 即使是前员工,企业也应谨慎对待对其的评价,特别是在向第三方传达时
  3. 网络和现实中的言论都可能产生法律后果,企业和个人都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03

如何避免职场名誉权纠纷

  1. 重视证据: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表达对对方的不满或评价时,都应确保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没有证据的指控很容易构成名誉权侵权。

  2. 合法表达:即使有证据支持,表达方式也应合法。例如,不能通过诽谤、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名誉。

  3. 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遇到职场纠纷时,应优先考虑通过内部协商、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解决,而不是在网络或现实生活中随意发表可能损害对方名誉的言论。

  4. 尊重隐私:在处理职场纠纷时,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与纠纷无关的个人信息。

04

建立健康的职场环境

职场名誉权纠纷的频发,反映了当前职场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和员工都应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理性的职场环境。

  • 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对员工的评价体系公平、公正;在处理员工关系时,应更加谨慎和专业,避免因不当言论引发纠纷。

  • 员工:应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表达对企业的不满时,也应确保言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 社会:应加强对职场名誉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打击网络暴力和不实言论。

职场名誉权纠纷不仅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还可能破坏整个职场生态。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职场环境。正如法院在判决中所强调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在信息网络时代,任何未经证实的消息一旦发出,就存在迅速扩散的风险,因此,切不可捏造事实、采取过激言论降低他人社会评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