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季,这些“护心”指南请收好!
暑期旅游季,这些“护心”指南请收好!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旅游大军。然而,近期多家医院心血管科陆续接诊了多例旅行突发心梗的患者。如何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保护好心脏健康?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近日,随着加入暑期旅游大军的中老年人不断增多,多家医院心血管科陆续接诊了多例旅行突发心梗的患者。
医生提醒:出游提前做好“心准备”。
急性心梗是旅行过程中最常见被诱发的心血管疾病。其原因在于:
疲劳:疲劳是诱发心梗的重要因素之一,旅行的劳累可能加重心脏负担,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氧。
情绪波动:出行期间生活作息不规律或因刺激游乐项目引发情绪剧烈波动。
暴饮暴食:出行期间难免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短时间里摄入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致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黏稠度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从一个环境到另外一个环境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加之旅途中的奔波、劳累,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因这种不适应诱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而一些无症状的心血管疾病者,可能因旅途的劳累、环境的改变等使一些潜在的疾病隐患陡然暴发出来。
出游前做好这些准备
1.出发前就医咨询。在旅游前,心脏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定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程度。 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需要适当调整旅游计划,避免过度劳累。
2.按时服用常用药物。一定要做到按时服用,不要擅自停药。 可用手机、闹钟设定好服药时间提醒自己。
3.携带必要的证明材料。如果需要进行长途旅行,应确保携带必要的健康材料,如既往的病历、诊断证明、服药清单等。 提前向安检人员说明身体状况,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携带安装证明卡。
旅游中的“护心指南”
保证健康饮食
外出旅游免不了要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加之进餐时间不固定,容易出现饥一顿、饱一顿,进食过于油腻等情况。切忌暴饮暴食,低盐低脂健康饮食为主。
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的活动会给心血管带来好处,但过度疲劳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致使原有心血管疾病加重。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当充分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避免剧烈活动和超负荷活动。
假期的生活节奏不宜太快,日程不要排得太满,每天有一定的休息和放松时间,缓解疲劳。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大量出汗,如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盐分和电解质,因为大量出汗后会导致血钾丢失,对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就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保证充足的睡眠
休息和睡眠不足是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会引发心脏病等突发性疾病。应尽可能保证每晚7-8小时的睡眠时间。
避免惊险刺激的旅游项目
即使是没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在应激状态下,也可能出现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脏疾病。因此,建议尽量避免惊险刺激的旅游项目。
保持排便通畅
当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排便时,增高的腹压会使血压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心绞痛、心梗的发作。因此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既往有心梗病史、安装过支架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按时排便,旅途中保证绿色蔬菜的摄入,并注意饮水,避免出现便秘。
特殊旅游景点注意事项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不要长时间泡温泉、乘坐缆车,或是至高海拔地区旅行,以上情况会使全身的毛细血管扩张,心脏供血减少,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从而导致机体缺氧,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者会引发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定时测量血压、心率
在旅游期间需要定期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血压、心率和其他身体指标等。需要遵循前面提到的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向医生咨询和求助。这样可以帮助控制心脏病症状,减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重点提醒
虽然心脏病发作往往是突发的,但大多数时候病情的发展会有一段时间,机体会发出一些警告信号,要及时注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避免延误诊治。
旅途中如果出现胸部不适、手臂麻木、呼吸困难、气短、冷汗、恶心或头晕,心衰患者夜间睡眠时突发呼吸困难必须坐起来才能缓解,都要警惕,及时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