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京栖霞山:千年古迹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京栖霞山:千年古迹的文化传承

引用
科学网
9
来源
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36802-1433725.html?mobile=1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0%96%E9%9C%9E%E5%B1%B1/151842
3.
https://www.sohu.com/a/826131426_120625026
4.
https://www.sohu.com/a/818208442_121123834
5.
https://www.sohu.com/a/815987369_121924581
6.
https://www.sohu.com/a/825815343_121924581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5bc8f96e4b0fd5dc7170851.html
8.
https://www.qwbaike.cn/doc-view-7985.html
9.
https://www.njlyw.cn/websitenew/web/page/history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栖霞山,素有“金陵第一明秀山”美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文内涵,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繁盛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01

千年古刹:佛教文化的传承

栖霞山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南朝时期。据《南史》记载,南齐永明七年(489年),隐士明僧绍将其山舍施舍给僧人法度,创建了栖霞精舍,这便是栖霞寺的前身。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年间(581-600)扩建栖霞精舍,改名为栖霞寺。唐代时,栖霞寺成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为佛教“四大丛林”。

栖霞寺内保存着众多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千佛岩和舍利塔。千佛岩开凿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历经梁、陈、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共开凿了294个石窟,雕刻了515尊佛像,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舍利塔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是一座五级四面的石塔,高约15米,塔身雕刻精美,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舍利塔之一。

02

文人墨客:诗词歌赋中的栖霞山

栖霞山不仅吸引了帝王将相,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游览栖霞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在《登栖霞寺》中写道:“三山落日青枫岸,五马渡江无复见。东流江水西飞燕,可惜年年秋复春。”表达了对栖霞山美景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游栖霞寺》中写道:“百年歌舞归何处?一片青山似旧时。”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游栖霞记》中写道:“山之胜不在山,而在其泉、其石、其树、其云、其风、其月。”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栖霞山的自然美景,更展现了文人墨客对栖霞山的深厚情感。

03

帝王将相:历史见证者的栖霞山

历史上,多位帝王曾登临栖霞山。据《南史》记载,南朝梁武帝萧衍曾多次游览栖霞山,并在山上建有行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担任栖霞寺的住持,并在寺内种植了大量竹子,留下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

清代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并在山上建有行宫。他在《游栖霞山》中写道:“栖霞胜境甲东南,五度巡游兴未厌。山色湖光总如画,秋风落叶正堪怜。”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栖霞山的自然美景,更展现了帝王对栖霞山的深厚情感。

04

文化传承: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如今的栖霞山,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年秋季,栖霞山都会举办红枫艺术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栖霞寺内还设有佛教文化博物馆,展示佛教文物和历史文献,让更多人了解佛教文化。

栖霞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繁盛,承载了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足迹。作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栖霞山不仅是南京的地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让我们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传承这份文化精神,让栖霞山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