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葡萄酒产业:从“中国酒城”到“世界酒都”
烟台葡萄酒产业:从“中国酒城”到“世界酒都”
2023年,烟台葡萄酒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规上葡萄酒企业产量6.3万千升,占全国比重从2022年的31%上升到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8%。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了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强劲实力,也折射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烟台市将葡萄酒产业链列为全市16个重点产业链之一,2024年投入4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同时,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包括资金补贴、保险支持等,为企业减负纾困。
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烟台葡萄酒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目前,烟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拥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等知名品牌。2023年,烟台葡萄酒产量占全国比重从2022年的31%上升到44%,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6亿元,同比增长8%。更令人瞩目的是,烟台葡萄酒的利润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
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凸显
烟台葡萄酒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烟台葡萄酒”品牌价值已突破860亿元,连续七年稳居行业榜首。2023年,烟台产区先后荣获“2023年度杰出中国葡萄酒产区”“贝丹德梭2023年度产区”称号,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烟台葡萄酒的国际影响力还体现在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举办上。2023年,烟台组团出访欧洲,被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GWTO)授予“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称号。在乌拉圭举办的首届全球葡萄酒旅游峰会上,烟台再次被授予“全球新兴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称号,并获得2025年第二届全球葡萄酒旅游峰会的举办资格。这些国际荣誉的获得,标志着烟台葡萄酒已跻身世界葡萄酒产业的重要一极。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产业生态更加完善
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上,更体现在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上。以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为例,这座承载着中国葡萄酒百年历史的博物馆,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入选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博物馆通过智能互动和数字化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成为展现烟台葡萄酒文化的重要窗口。
烟台市还积极打造葡萄酒主题旅游线路,将酒庄参观、品酒体验、葡萄采摘等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这种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不仅延长了葡萄酒产业链,也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葡萄酒产业集群
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目标远不止于此。根据规划,到2025年,烟台市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将突破500亿元,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葡萄酒市场的领先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烟台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烟台市还将深化与国际葡萄酒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烟台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烟台葡萄酒的品质和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葡萄酒产业集群。
烟台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未来,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烟台葡萄酒必将在全球葡萄酒产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