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推荐:胆囊切除后的科学康复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推荐:胆囊切除后的科学康复方法
胆囊切除手术是治疗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常见手术。术后,患者需要对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相应调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医护人员详细介绍了胆囊摘除手术后饮食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需要调整饮食?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并浓缩胆汁,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手术后,胆汁不再集中储存,而是直接流入小肠,因此在进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时,人体消化效率会受到影响。为避免术后可能出现的腹泻、腹胀等症状,患者在术后应采取低脂饮食的原则。
如何调整饮食?
术后1周到2周
消化系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胆囊切除后的状态。建议采取以下饮食策略:
- 清淡流质饮食:可以选择米汤、稀粥、低脂汤类等,这类食物易于消化,有助于胃肠道恢复。
- 少量多餐:建议每次进食量少一些,但增加进食的频率,每日4~6餐为宜,以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 避免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奶油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调料、咖啡和酒精等,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术后几周到数月
消化系统逐渐适应胆汁直接流入小肠的状态,饮食可以逐步恢复正常,但仍需遵循以下几点:
- 控制脂肪摄入:适量摄入脂肪,选择植物油等健康脂肪来源,避免肥肉和高油炸食品。
- 增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帮助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减少便秘。可选择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 保证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质有助于恢复体力,推荐鱼类、去皮禽肉、豆制品等易消化的蛋白质来源。
- 少量多餐:继续维持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以减少胆汁长时间直接进入肠道带来的刺激。
是否需要补充益生菌和维生素?
部分研究显示,益生菌可平衡菌群,缓解腹泻和消化不良。可以通过酸奶或益生菌补充剂摄取,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但是在补充益生菌前,应先咨询医生,以确保补充剂量和种类适合自身情况。
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维生素A、D、E、K吸收不良,因此适当补充这些维生素有助于弥补营养不足。患者可以通过膳食补充或医生指导的维生素补剂来摄取。补充维生素前需确保剂量适当,以防过量。
生活方式如何调整?
- 规律饮食:少量多餐有助于消化系统逐渐适应新的消化方式,减少胆汁直接流入小肠带来的不适。
- 适量运动:手术后应逐步恢复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消化功能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术后恢复。
- 保持良好情绪: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过度焦虑可能影响胃肠道健康。
- 定期复查:术后1~3个月进行随访,以便医生了解消化系统的恢复情况,并及时提供调整建议。
如何应对术后不适?
- 腹泻:胆汁直接流入小肠会增加肠道负担,特别是在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更易发生腹泻。低脂饮食和少量多餐可以帮助缓解。
- 腹胀:术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胀气等症状。建议逐步增加膳食纤维、避免碳酸饮料。
- 便秘:术后活动减少可能导致便秘,适量运动和高纤维饮食能帮助预防便秘。
需要休息多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勇主任医师建议,胆囊疾病患者接受微创切除手术后,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一般建议休息1个月。通常在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逐渐下床进行活动,可以坐起,或者在床边站立,围着床简单行走。2-3天或者3-4天以后,患者的肠道通气、通便,可以逐渐开始从流质饮食过渡到逐步恢复正常。1周左右患者个人的生活基本护理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上厕所,进行简单的活动,饮食也基本逐渐恢复正常。
但是完全的恢复还是需要1个月以后,因为虽然是微创手术,但是腹壁上面仍然有伤口,1个月以后伤口愈合比较牢靠。此时可以从事轻、中等程度的体力活动,但是重体力活动可能还要稍微往后再延一段时间。因为重体力的活动时腹部需要用力,太大的腹部张力还有可能诱发腹壁切口的裂开,形成切口疝。
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也要根据手术是否顺利,以及患者自身的基本情况而定。通常年轻人可能恢复速度稍快,而老年人尤其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会往后再顺延一段时间。
总体而言,大多数患者在术后1个月左右能基本恢复日常生活和轻度工作,但具体时间应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和医生建议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