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鸟”的东线苦旅:小谈德军中的二号喷火坦克(战史篇)
“火烈鸟”的东线苦旅:小谈德军中的二号喷火坦克(战史篇)
1940年,德军组建了三个喷火坦克营,其中第100和第101营装备了专门设计的“火烈鸟”喷火坦克。这种基于二号坦克底盘改造而来的喷火坦克,在东线战场上经历了严酷的考验。本文将详细探讨“火烈鸟”喷火坦克的设计、战术运用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
1940年3月1日至4日,德军共组建了两支喷火坦克营,编号第100、第101,此外,还有一支编号第102的喷火坦克营,不过该营主要装备的是从其他国家缴获、改造后的喷火坦克,并非“德国原产”。
第100喷火坦克营使用“狼之钩”作为他们的营徽,而第101喷火坦克营最初是使用浅绿色样式的交叉喷火器,1941年后改为多色火焰以示区分。
第101喷火坦克营的一辆“火烈鸟”A型喷火坦克,注意其炮塔后部的多色火焰标识,这也是该营的第二代营徽
第100喷火坦克营的“狼之钩”标记,右边的则是第1团的战术标记
直至“黄色方案”实施,上述的两个喷火坦克营仍留在第3军区(Wehrkreis III)的训练学校中,没有投入实战。根据OKH的命令,“火烈鸟”坦克的生产被推迟至1940年7月。战役结束后,这两个营又被派驻法国北部参加两栖演习。坦克乘员们被要求驾驶着“火烈鸟”坦克,上下乘筏、运输船,为计划中的“海狮行动”做准备。
1940年9月,德军高层编著了一本名为“Panzerflammbteilungen”(喷火坦克营)的战术手册,其中规定了喷火坦克使用的原则及预期中的角色:“喷火坦克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清除其他兵种无法解决的威胁,以支援装甲兵、装甲掷弹兵继续推进。此外,喷火器可极大削弱敌方士气。一具喷火器的有效射程虽仅有30米,但坦克另外搭载的机枪射程更远,可达400米。”
手册中阐述了三种不同的攻击战术。第一种战术,是如何对付处于平坦地形上的敌军步兵。此时,“火烈鸟”的喷火炮塔被设置在0度仰角,采用爆发喷射的方式攻击目标。当“火烈鸟”一边保持前进,一边继续向四周转动炮塔时,其射出的火焰可覆盖50米的区域。
第二种战术,是如何对付躲藏在野战工事、林间、建筑中的敌军。“火烈鸟”可采用短点喷火的方式,逼迫敌军放弃掩体,将对方赶到己方火力覆盖区,促使敌军被其他武器消灭。
最后一种战术是对付躲藏在碉堡、较深地堡中的敌人。“火烈鸟”可先向该区域喷洒冷油,将其覆盖后,只需喷火一次就可将其点燃,火焰也可长时间燃烧,不会熄灭,达到驱敌的目的。
《手册》中同时规定,喷火坦克必须在炮兵或其他坦克的掩护下前进。近距离攻击时,“火烈鸟”也必须得到配备机炮的二号坦克掩护。根据编制,一个喷火坦克营下辖三个喷火坦克连。但在战时,每个德军装甲师仅能得到一个喷火坦克连的支援。
一队来自第100喷火坦克营“火烈鸟”喷火坦克(编号315、312、316)正在准备通过一条河流,摄于1940年夏的法国北部,当时该营正在积极备战“海狮行动”
313号“火烈鸟”A型喷火坦克正在开上一艘运输船,摄于1940年的法国北部。注意其烟雾发射器的位置已盖上防水罩,避免进水
在泼洒火焰的同时,“火烈鸟”也可通过烟雾弹发射器制造烟尘,既可用于攻坚,也可跑路。在有补给支援的前提下,一个配备“火烈鸟”的喷火坦克营仅需一小时就可完成弹药、燃料补充,继续行军。
不列颠空战失利后,希特勒的“海狮行动”化为了泡影。90辆“火烈鸟”也被转运至华沙一带,准备投入到新一轮的攻势中。根据编制,第100喷火坦克营被划入第47装甲军麾下的第19装甲师中;而第101喷火坦克营则被划入第2装甲集群麾下的第7装甲师。两个营同属“中央集团军群”(Heeresgruppe Mitte)序列。
“巴巴罗萨”行动前,除去营部外,每个喷火坦克营下辖3个喷火坦克连、1个预备连、1个轻型坦克排(有5辆配有机炮的二号坦克)及1个修理连。,每个喷火坦克连下辖1个连部(配有2辆二号C、D型坦克),3个喷火坦克排(每排编有4辆“火烈鸟”)及1个轻型坦克排(5辆二号C、D型坦克)。每个预备连另有2辆二号坦克及6辆“火烈鸟”备用,但在残酷的“东线绞肉机”中,这么点库存根本就不够用。
一辆“火烈鸟”A型喷火坦克正进行喷火测试,期间产生了大量烟尘。摄于1940年冬德国本土
表1:第100喷火坦克营的野战代码及编制 详细记录了其营部、营部连、1连、2连、3连、预备中队、轻型坦克排、修理连的情况
表2:第100喷火坦克营的野战代码及编制 具体同上
1941年8月,首批B型的“火烈鸟”坦克正式入列。对于付出较大损失的各喷火坦克营来说,真的算是“及时雨”。经历了两个月的实战、尝尽了T-34、KV这一系列“装甲怪物”的亏后,OKH终于下令为每个喷火坦克排增加一个三号坦克排(配有50毫米坦克炮),以此来强化其反坦克能力。此外,该排还编入了一辆三号指挥坦克。该车拆除了主武器,主要用于通讯、指挥。此时,每个喷火坦克营编有24辆20毫米机炮的二号坦克、42辆“火烈鸟”喷火坦克、5辆配备50毫米火炮的三号坦克及1辆三号指挥坦克。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第100喷火坦克营的车辆便穿过莱吉(Legi)大桥,仅用几天就抵达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一个月后,该营又投入到斯摩棱斯克方向的战斗中。战后又被派往南方,一直前进到库尔斯克时,才被进攻莫斯科。一路高歌猛进后,该营在奥廖尔一带被苏军挡住。而第101喷火坦克营沿着前者相似的路线推进,同样遭到苏军阻击。1941年11月初,在蒙受了较大损失后,这两个喷火坦克营从前线撤出。其编制下的二号、三号坦克则全数补充给第18装甲师。
第100喷火营自1941年6月23日起至1941年11月10日的行军路线图 而第101喷火营的行军路线也与前者大致相似
行进在公路上的一辆“火烈鸟”A型喷火坦克,摄于1941年12月的苏联某地,此时的该车已被用于运输各式器材、装备了
几名苏军正在查看击毁的“火烈鸟”。根据其徽标、结构来看,应是第101喷火坦克营的311号“火烈鸟”A型喷火坦克
行军中的一辆“火烈鸟”喷火坦克,时间、单位不明,摄于1941年苏联境内
表3:第100喷火坦克营在不同时间的可用车辆报告。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前,该营尚有17辆可用的“火烈鸟”,损失11辆;而到1941年10月20日时,该营就只剩下了7辆可用,多达21辆“火烈鸟”处于维修状态,损失14辆,可用的只剩7辆
表4:第101喷火坦克营于11月8日上交的车辆报告。总共损失了17辆“火烈鸟”,另有20辆需要维修,可用的仅剩5辆。
与第100喷火坦克营不同的是,第101喷火坦克营曾提交了一份罕见的报告,记录了该营于1941年6月26日在白俄罗斯斯托尼姆(Stonim)附近的战斗。当时,该营与第25装甲团奉命支援第7步兵团,准备对一处2公里纵深、布置在森林中的苏军阵地发起进攻。当日清晨6时,第101喷火坦克营的“火烈鸟”率先出动。3连在右,1、2连在左。由于途经地形遍布沟渠,所以“火烈鸟”们只能在狭窄的通路上缓慢前进。
战前,曾有报告称苏军在这一地域部署有反坦克炮、重机枪,但先前进攻的德军步兵仅遭到了轻武器射击,因此,坦克营指挥官仍下令进攻。
当“火烈鸟”们开到森林边缘时,发现林子实在太密,坦克无法穿越。而独自闯入林间的步兵却遭到了重机枪的扫射。眼看全营无法绕过这片林子,营长便让50毫米火炮的三号坦克支援2、3连的“火烈鸟”,并开始逐个引燃灌木丛。穿越森林的过程异常缓慢,时不时地有苏军士兵出来打冷枪,因此德军步兵并未跟进。“火烈鸟”一个接一个地烧掉了灌木丛,俘虏了诸多因恐惧而投降的苏军士兵。至上午11时,1连成功粉碎了周边玉米地、小树林中的苏军抵抗,全营也结束“扫荡”,暂时撤出战斗。中午12时30分,没撤下多久的喷火坦克营,突然收到第7步兵团的求救,称其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敌军攻击。营长马上派出1连前去救援,但等到“火烈鸟”们开到,步兵早已击退了敌人。
战后统计显示,第101喷火坦克营共摧毁了数挺轻机枪、11挺重机枪、1门迫击炮、2辆汽车、3辆卡车与1辆坦克。约有100至150名苏军士兵倒在喷火器、机枪的火舌下。而第101喷火坦克营无人员、车辆损伤。
二战初期,苏军步兵常用的PTRD-41型14.5毫米反坦克步枪,是德军诸多坦克的“克星”
“火烈鸟”在东线的表现相当差劲。因为该车的侧面装甲较薄,苏制的PTRD/RS系列反坦克步枪、火炮能在500米外就将其打穿。此外,“火烈鸟”的车长实在太忙,既要指挥战斗,还要负责操作机枪、喷火器,而该车喷火器、机枪的短小射程,使得坦克只能在极近的距离下攻击敌军,显得十分鸡肋。
表3、表4已经显示,第100、第101喷火坦克营都蒙受了巨大损失。鲜有指挥坦克,且仅有少数中型坦克支援。在最初的几天里,两个营就丢了近一半的“火烈鸟”。在整个侵苏的过程中,可用车辆数量不足一直都是个大问题。两个营的实际可用车辆只有编制的一半!当“火烈鸟”被要求撤出东线时,第100、第101喷火坦克营只剩下了12辆“火烈鸟”!不过,“火烈鸟”的负重轮比常规的二号坦克更大,能更好地克服东线的泥泞地形。
1941年11月中旬,所有的“火烈鸟”撤出一线。那些二号D型坦克底盘则被改为“黄鼠狼”II型坦克歼击车,喷火坦克的相关计划、项目暂时叫停,直至1943年新式的三号喷火坦克诞生。
以二号D型坦克底盘改造的“黄鼠狼”II型坦克歼击车。该车配有一门76.2毫米火炮,能够在常规距离威胁到苏军的T-34坦克
安置在挪威Kviljo一带的“火烈鸟”喷火坦克炮塔
第100喷火坦克营更名为第100装甲团,第101喷火坦克团更名为第24装甲团。经过重组后,这两支新生的单位重新编入了轻、中型坦克,并在1942年的夏季攻势中再度上阵。
而“火烈鸟”使用的喷火器,除一部分移交给了工兵外,另一部分则与机枪炮塔一同装到挪威的“大西洋防线”上。而其坦克的底盘均被接受改造,如今留下的也只有炮塔了。
综合而言,“火烈鸟”喷火坦克是一次有趣的尝试。毕竟,德军更希望用它来支援步兵作战,而不是让它来承担三号、四号坦克这一类主流坦克的任务。从该车的发展史也可看出,喷火器同样是一款有效的反步兵利器。
采用二号D1型坦克底盘改进的“火烈鸟”A型喷火坦克
“火烈鸟”A型喷火坦克四视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