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应县木塔:千年古塔的保护困境与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应县木塔:千年古塔的保护困境与文化传承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news.sina.com.cn/o/2024-11-24/doc-incxefen9029540.s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1A05FTK00
3.
https://www.sohu.com/a/759021544_121124384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4A04ZI600
5.
https://we.yesky.com/blog/324331
6.
http://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902/7993.html
7.
https://brand.lenovo.com.cn/brand/syal00395.html
8.
https://sizheng.org/travel/pagoda-of-fogong-temple/
9.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82/111580.htm

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这座高达67.31米的古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历经968年沧桑,依然屹立不倒。

建筑奇观:巧夺天工的木构艺术

应县木塔采用双层套筒式结构,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动。

塔身梁架是承重塔体荷载的骨架。1~4层外槽用乳栿和草乳栿内外贯固,内槽南北向用六椽栿两道,各角抹角一根,两根六椽栿之间用三缝足材枋相联,两六椽栿当心又施一单材枋顺连接。平座夹层外槽设承重枋和草乳栿直角相交,当心立柱,两向设有斜撑,枝樘固济。第5层梁架是塔顶结构,外槽有乳栿和草乳栿,上置方墩承平。内槽南北向用六椽栿和六椽草栿,其上方木墩垫架四椽栿、承椽枋、抹角和平梁,铸铁刹杆插入其中。六椽栿之间施八角攒尖藻井。

塔刹系铁铸部件组合而成。刹下砖砌莲台式基座。刹 高9.91米,有仰莲、覆钵、相轮、露盘、仰月及宝珠等。8条铁链系于戗脊下端,久经风雨,完好无损。

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中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中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塔内供奉着为全世界佛教界尊崇的圣物佛牙舍利,它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

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应县木塔高67.31米。据考证,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

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6.5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

近代,邢台、唐山、大同、阳高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木塔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持续一分多钟,过后木塔仍巍然屹立。无情的雷击、陈年累月的塞外狂风,都曾给木塔施加淫威,兵荒马乱,战火硝烟,也曾使木塔伤筋动骨。

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然而木塔坚强不屈,仍傲然挺立、直刺云天。

建筑结构的奥妙、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加上人为保护的因素,木塔千年不倒,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从3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和江欢成认为,保证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从结构力学的理论上来看,木塔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卯榫结合,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从结构上看,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单层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

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

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

保护困境:千年古塔面临危机

然而,这座千年古塔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应县木塔已出现明显倾斜。据专家测量,整个木塔向东北方倾斜,二层一根顶梁柱倾斜已达580多毫米。此外,塔身多处出现裂缝,部分结构严重受损。

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早在1990年代初就将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正式立项。然而,由于修缮方案的复杂性和争议性,至今未能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专家观点:保护方案的争议与思考

针对应县木塔的保护,专家们提出了多种方案,主要包括中修、小修和落架大修三种方案:

  • 中修方案:建议吊起木塔四五层,对二三层进行维修后复原。这种方案可以较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结构,但施工难度和风险较高。

  • 小修方案:主张现状加固,进行针对性维修。这种方案对原始结构的干预最小,但可能无法彻底解决结构性问题。

  • 落架大修:类似于日本古殿堂的维修方式,通过拆解后重新组装来修复。这种方案可以彻底解决结构问题,但可能损失大量原始信息,导致“修出个假古董”。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在多次研讨会上提出,应县木塔虽然局部受损,但整体结构稳定,不会因40多厘米的偏心而倒塌。他建议采取“小修”方案,即针对性修理加固,以保存更多的原始信息。

社会影响:应县木塔的文化意义

在应县人心中,这座木塔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象征。当地木匠赵玉山花费数十年时间,按照1:8的比例制作木塔模型,以表达对应县木塔的敬意。他回忆说,自己第一次见到木塔时就被深深吸引,从此立志研究木塔结构,制作模型。

应县木塔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塔内保存的辽代文物,为研究中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塔内供奉的佛牙舍利,更是全世界佛教界尊崇的圣物。

未来展望:保护与传承的重任

面对应县木塔的保护困境,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应县木塔保护是我国文物建筑领域最重要、最复杂、最困难的历史性保护任务。专家们都在思考,如何让这座近千年屹立不倒的木塔,再保它下一个千年不倒?

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一份文化责任。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应县木塔重现往日辉煌,继续屹立在应县的蓝天之下,见证中国建筑艺术的永恒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