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快乐出行,不“晕”在路上!
双节快乐出行,不“晕”在路上!
随着2024年国庆假期临近,我国旅游市场再次迎来消费热潮。多家在线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十一”期间,国内旅游人次和消费有望再创新高。然而,对于约1/3的晕车易感人群来说,长途旅行可能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为什么我们会晕车?
晕车,医学上称为晕动症,是一种常见的旅行困扰。其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严重时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心跳加速、眼球震颤等。这种不适感主要源于人体感官系统的不协调。
我们的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还是重要的平衡器官。内耳中的前庭系统负责感知身体的运动状态,而视觉系统则提供外部环境的视觉信息。当我们坐在行驶的车辆中,眼睛看到的是相对静止的车厢内部,而前庭系统却感受到车辆的运动,这种视觉与运动感知的不一致就会导致晕车。
如何应对晕车?
饮食调理:从胃开始的舒适之旅
选择清淡食物:避免油腻、辛辣或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部不适。建议在出发前2小时适量进食,如小米粥、土豆泥等易消化的食物。
补充葡萄糖:有经验的旅行者建议携带葡萄糖饮料,它不仅能快速补充能量,还能帮助缓解晕车症状。
尝试生姜制品:生姜具有天然的止吐效果。可以尝试嚼一小块生姜,或者饮用生姜茶。市面上也有专门的生姜补剂可供选择。
生活方式调整:让旅途更轻松
选择合适座位:在汽车中尽量坐在副驾驶位置,在公交车或动车中选择与行驶方向相同的座位。这些位置的晃动幅度较小,能减轻晕车感。
保持头部稳定:避免频繁转动头部,可以将头靠在座椅上,尽量保持静止。将视线聚焦于远处的固定物体,或者闭上眼睛休息。
分散注意力:与他人聊天、听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避免玩手机或看书,这些活动会加重晕车症状。
保持车内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呼吸通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打开车窗透气。
自然疗法:温和的缓解方式
使用芳香疗法:闻新鲜桔皮或姜片的气味,或者使用薄荷油,这些天然香气能帮助缓解恶心感。
嚼口香糖:尤其是带有薄荷味的口香糖,能帮助舒缓压力,清新口气。有经验的网友推荐阿尔卑斯酸奶味奶糖,其酸甜口感能有效缓解晕车。
穴位按摩:轻轻按摩太阳穴和颈部肌肉,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感和恶心感。
药物治疗:科学应对更安心
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晕车药包括地芬尼多片、苯海拉明片等。这些药物需要在乘车前0.5-2小时服用,但需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嗜睡等副作用。
其他建议:
保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能提高身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出行前一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
适度运动:长时间乘车时,可以在休息站适当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心理调适: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过度紧张和焦虑会加重晕车症状。
避免饮酒:酒精会加重晕车症状,出行前应避免饮酒。
特别提醒
孕妇和儿童:孕妇和儿童是晕车的高发人群,应特别注意。儿童不宜随意服用晕车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驾驶员:驾驶员在开车前应避免服用晕车药,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影响驾驶安全。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特别谨慎,应遵医嘱服用。
过敏体质者: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的人,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必要时咨询医生。
晕车虽然令人不适,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我们可以大大减轻其影响。希望这些小贴士能帮助你享受一个愉快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