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乾坤”:山西古代壁画的艺术瑰宝
“壁上乾坤”:山西古代壁画的艺术瑰宝
近日,山西博物院举办“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集中展示了山西地区丰富的古代壁画遗存。这些壁画不仅记录了千年的宗教文化,还展现了从唐代到明清时期的绘画技艺变迁。其中,佛光寺东大殿的唐代壁画和永乐宫的元代壁画尤为珍贵,它们不仅是佛教和道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发展历程。通过这次展览,观众得以近距离欣赏并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艺术魅力。
山西古代壁画的代表作
山西古代壁画以其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闻名,涵盖了从汉代到明清各个时期的作品,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壁画作品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成就。
佛光寺东大殿壁画
位于五台山的佛光寺东大殿壁画是唐代壁画的重要遗存。画面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周围绘有菩萨等形象,展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风貌。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东大殿为我国现存唐代木构建筑中的代表作,施主为女弟子宁公遇。殿内梁上书“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佛殿阶前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经幢上刻“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唐代壁画主要保存在大殿内槽拱眼壁上。
开化寺壁画
高平市开化寺的宋代壁画面积达88.27平方米,内容包括佛教故事和社会生活场景,被誉为“宋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开化寺创建于北齐时期,据开化寺大雄宝殿前后的石柱铭文和北宋大观四年(1110)刻碑《庆赞佛殿碑永记》,大雄宝殿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兴工,北宋元祐七年(1092)土木工程告竣,北宋绍圣三年(1096)殿内壁画完工,据墨书题记,西壁由画匠郭发绘制。
永乐宫壁画
芮城县永乐宫壁画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尤其是三清殿的《朝元图》,描绘了300多位道教神仙朝拜的宏大场面,是中国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永乐宫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形成了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它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其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
北朝墓葬壁画的巅峰之作
“壁上乾坤”展览重点展示了北朝时期的墓葬壁画,这些壁画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娄睿墓壁画
北齐娄睿墓位于今山西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79至1981年发掘。墓主娄睿为鲜卑人,是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之子,武平元年(570年)入葬。该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是砖构单室墓。娄睿墓的墓道、甬道和墓室壁上均有彩绘壁画。因年代久远,部分画面遭受自然与人为破坏,有剥落、错叠和漫漶外,大部分仍保存完好,现存约200余平方米。
九原岗墓壁画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下社村,2013至2014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揭取保护。该墓葬平面呈方形,斜坡墓道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室、甬道和墓道四部分组成。由于多次被盗,墓室壁画几乎损毁殆尽,现存壁画主要集中在墓道东、西、北三壁,总面积约240平方米。
水泉梁墓壁画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墓主人当为镇守朔州的军政长官。壁画布局内容主要可分甬道和墓室两部分。墓室壁画分为四层,从顶部至墓底依次为天象图、四神图、十二生肖图、以表现墓主人夫妇生活为中心的四壁主体壁画,各层之间以红色条带相隔。北壁为夫妇宴饮图,床榻上为墓主人夫妇,两侧为男女伎乐侍从;东、西、南壁依此为鞍马仪仗图、牛车出行图、鼓吹图。在此次展览中,水泉梁壁画墓将整墓展出。
壁画保护与传承
山西博物院在墓葬壁画的保护与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专业的保护团队,完成了39座墓葬壁画的揭取搬迁和修复保护。同时,博物院还打造了“壁上”系列展览品牌,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文创产品,推动壁画艺术的传播和传承。
近年来,山西博物院不断创新搬迁保护修复技术,深挖馆藏墓葬壁画的文化内涵,打造“壁上”系列展览品牌,加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阐释墓葬壁画的当代社会价值,在墓葬壁画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道路。
站在新的起点,山西博物院将继续加大对馆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丰富展览展示形式,挖掘文物的时代内涵与意义,推进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