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口流动新变局:从“流失”到“回流”
东北人口流动新变局:从“流失”到“回流”
2023年,东北三省人口流动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转折点:辽宁和吉林两省首次实现人口净流入,分别流入8.6万人和4.34万人,终结了长达十多年的持续人口流失局面。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东北地区在政策引导、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等方面的积极进展。
政策红利释放人才活力
近年来,东北三省相继推出多项人才引进政策,以真金白银和配套服务吸引人才回流。吉林省实施“长白英才计划”,黑龙江省推出“龙江人才振兴60条”,辽宁省则推进“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计划。这些政策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政策体系。
以吉林省为例,2020年以来,通过“吉人回乡”项目已吸引58.2万人回吉创新创业。2024年春节期间,吉林省再次举办创业就业合作座谈会,邀请在外人才共商发展大计。辽宁省则在2024年推出“博士沈阳行”活动,吸引6800多名博士参与,497家单位提供8000多个博士岗位,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引才力度。
经济增长创造新机遇
人口流动的背后,是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2023年,沈阳和长春两大省会城市经济增速领跑东北,其中长春一季度经济增速高达7.1%,沈阳也达到6.2%,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经济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长春一汽整车产销同比增长22.1%和27.3%,沈阳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大增46.6%。
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升级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东北地区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规划年产能15万辆;宝马在沈阳追加200亿元投资,加码新能源汽车生产;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在长春设立北方中心,布局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业务。
人才回流带动区域振兴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政策红利的释放,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人才选择回到东北。90后河北姑娘郭丹丹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博士后出站后,选择入职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一年内就组建起科研团队,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曾在海外求学的宋轩教授也重返吉林大学,担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致力于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发展。
未来展望:从“人口流失”到“人才回流”
从2023年的人口数据和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东北地区正在逐步扭转人口流失的局面。虽然沈阳和长春距离千万人口大市的目标仍有差距,但随着区域经济的持续向好和人才政策的不断优化,这一目标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机遇期已经到来,高质量人才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更多人才的回流和集聚,东北地区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