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引用
百度
7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6%9C%9D%E7%AB%B9%E6%9E%97%E4%B8%83%E8%B4%A4%E4%B8%8E%E8%8D%A3%E5%90%AF%E6%9C%9F%E7%A0%96%E7%94%BB/64401391
2.
https://finance.sina.cn/2024-10-12/detail-incsicst3949469.d.html?oid=ley%20batenkaitos%E3%80%8EKR1144.COM%E3%80%8F,ley%20batenkaitos%E3%80%8EKR1144.COM%E3%80%8F,ley%20batenkaitosjc3&vt=4&cid=76729&node_id=76729
3.
https://www.cssn.cn/dkzgxp/mxyj/mxyj2402/202410/t20241008_5789459.shtml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7/09/15473865_1135916726.shtml
5.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31127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3/20/57798620_1125233584.shtml
7.
http://nj.bendibao.com/tour/2023418/152456.shtm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是南京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这幅砖画由648块长方形青砖拼镶而成,分为两幅左右两部分对称安置于墓室两壁。南墓壁描绘的是嵇康、阮籍、山涛、王戎的画像,高78厘米,长242.5厘米;北墓壁描绘的则是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的画像,高78厘米,长241.5厘米。八个人物席地而坐,以不同姿态体现了各自的特点。

画中人物特征

嵇康头梳双髻,与王戎、刘伶三人均露髻无巾饰,双手弹琴,赤足坐于豹皮褥上。《世说新语·容止篇》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壁画正是按照这两句诗来表达嵇康的精神状态,画面表现了嵇康的傲慢,敢于“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气概;同时又表现了他内心充满着矛盾的精神状态。

阮籍头戴帻,侧身而坐,口作长啸状,一手支皮褥,一手置膝上,赤足。其旁置带把酒器一具。器下有盘,器内浮小鸭一只,可能为玩赏之物。画阮籍则着重他“作啸人似人啸”。《晋书·阮籍传》记籍“嗜酒能啸”,《世说新语》记:“阮步兵啸闻数百步,韵响寥亮”。世传“嵇琴阮啸”。

山涛头裹巾,赤足曲膝坐于皮褥上,一手挽袖,一手执耳杯欲饮,身前置一瓢尊。作饮酒神态,描绘山涛的嗜酒性格。山涛极饮酒,《晋书·舆服志》:“涛饮酒至八斗方醉,帝欲试之,乃以酒八斗饮涛,而密溢其酒,涛极本量而止。”

王戎头露髻,斜身靠几,手舞一玉如意。仰首、曲膝、赤足坐皮褥上。其前置瓢尊一具,耳杯一只,瓢尊中亦浮一小鸭。《晋书·王戎传》记:“为人短小任率,不修威仪,善发谈端。”庾信《乐府·对酒歌》中有:“山简竹篱倒,王戎如意舞”之句,这幅画面正好是“王戎如意舞”的写照,亦表现了他表面清高而骨子里天天在筹划做生意赚钱的精神状态。他一边靠在巾箱上,一手耍着玉如意,跷起左腿搁在右腿上,是那种既做了高官又发了大财,怡然自得的神气。

向秀头戴垂带帻,一肩袒露,赤足盘膝坐的皮褥上,闭目倚树,作沉思状。《晋书·向秀传》记:“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可见向秀在道学、玄学方面的功底深厚以及善于思辨。此画表现出向秀闭目沉思庄子真义的神态。

刘伶露髻,曲一膝,赤足坐于皮褥上,双目凝视手中酒杯,另一手蘸酒品尝。细腻地表现注视杯中的动作。《晋书·刘伶传》:“止则操卮执觚,动则契盍提壶。”画中刘伶,含笑似在算酒量,充分刻画了他嗜酒成性的神态。

阮咸垂带飘于脑后,挽袖持拨,弹一四弦乐器。注目凝神,赤足盘膝坐于皮褥上。《晋书·阮咸传》:“咸通韵律,善弹琵琶。”画中阮咸所弹乐器名直项琵琶,又名阮咸,据传为阮咸所发明。沈从文云:“阮咸手中的乐器,是目下所有同式乐器形象最早的一具。用竹签子弹拨,也是过去不知道的”。此种乐器以前仅见于唐画,也有唐代实物存在,藏于日本正仓院。如今,在许多地方剧种的演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乐器。

荣启期披发于后脊,长须,腰系绳索,凝思而弹五弦琴,琴置膝上,盘膝坐于皮褥上。表达了《高士传》中的描写“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及陶潜诗“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的诗意。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这幅砖画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的一座南朝时期中等规模的单室墓中,该墓早年曾被严重盗掘过。砖画的出土,填补了六朝绘画稀有传世真迹的空白,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2022年9月,入选江苏人气宝藏。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不仅表现了士族代表——“七贤”的共同特点,也塑造了各人不同的个性。人物的刻画也非常契合史书所描述的各自的特点。从画的风格看,它改变了汉画像砖剪影式的风格。画中线条“长线缭绕,秀骨清朗”,吸收了印度佛教画中线条流畅、用笔柔软但又柔中见刚的风格。而散点透视的方法,则是继承了古代绘画的传统。采用的汉代以来壁画中常见的对称分列的构图方式,简洁紧凑,画面精心设计,给每人一个恰当的场面,使画面生动,情调统一。同时,又在线雕的人物底上,填

艺术价值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与南朝著名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密切相关。陆探微是南朝宋明帝时期的著名画家,以其精细的笔法和生动的构图著称。这幅砖画展现了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八位人物均席地而坐,各展个性。嵇康作为“七贤”之首,正在抚琴,神情自若,表现出其豁达与文采。阮籍则侧身长啸,不拘小节,形象地展现了其嗜酒能啸的特点。

这幅砖画与陆探微的其他作品风格相近,人物形象清瘦,削肩细腰,宽衣博带,线条绵密紧劲,行笔流利,充分体现了陆探微的绘画风格。此外,与这幅砖画相关的南齐墓葬也在南京及丹阳地区被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幅作品与陆探微的紧密联系。

总的来说,《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是陆探微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个性特征,也体现了士族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和陆探微独特的绘画风格。这幅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我们了解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和士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观信息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普通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在寒假期间(1月18日—1月26日、2月5日—2月16日)开放时间为9:00—18:00(17:00停止入馆),春节期间(1月30日—2月4日)开放时间为9:00—21:00(20:00停止入馆)。需要注意的是,南京博物院实行全员实名分段预约制,观众需通过官方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并按预约时段凭证件核验入馆。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拥有众多珍贵文物。竹林七贤砖印模画作为其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不仅是研究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当时士族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珍贵实物。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不妨去南京博物院一睹这件国宝级文物的风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