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红包》:当B站遇上央视,非遗文化闪耀春晚舞台
《春意红包》:当B站遇上央视,非遗文化闪耀春晚舞台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首《春意红包》火遍全网。当金晨、白鹿等六位年轻演员身着喜庆的红裙,手戴精美的非遗手链,用欢快的歌声唱响“春意正浓,红包来啦”的时候,无数观众被这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所感染。
从B站拜年纪到春晚舞台的华丽转身
《春意红包》的走红并非偶然。早在2017年,这首歌曲就作为B站拜年纪的节目亮相,以其欢快的旋律和应景的歌词迅速走红。B站用户们纷纷进行二次创作,让这首歌成为了B站标志性的春节文化符号之一。
今年,当《春意红包》登上春晚舞台时,它已经从一个单纯的音乐作品,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承载着年轻人对春节的美好期待,更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非遗手链背后的匠心故事
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六位演员手上佩戴的非遗手链格外抢眼。这些手链可不是普通的饰品,它们都出自成都市郫都区的成都银花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雁鸿之手。
白鹿佩戴的锦鲤闹春手链,用银丝搓成麻花丝,经过掐丝和焊接成型,以银镀金,呈现出如今的效果,“锦鲤象征着好运连连和福气满满,以红色玛瑙和珊瑚镶嵌其中,不仅与歌词相对应,更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演唱者宋雨琦佩戴了腾蛇剪纸手链。“这个作品采用《山海经》中的腾蛇样式,腾蛇有翅膀,这里运用剪纸制作翅膀和荷花的部分,荷花寓意着和和美美,蛇的身体部分用的是红色琉璃珠辑珠而成。”雁鸿说,制作这个作品,也是为了祝大家在蛇年可以红红火火,一飞冲天,蛇来运转。
为了设计制作这六串非遗手链,雁鸿向北京、江苏、河北等地的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技艺,不断丰富拓展表达技巧,其中螺钿还是第一次制作。“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不同的非遗有着固定的表现形式,我就是想打破常规,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让这些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雁鸿表示,很荣幸作品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春晚,了解非遗、热爱非遗。
B站与央视的“化学反应”
今年是B站成立15周年以来首次获得央视春晚的转播权。这次合作堪称一次“破圈”之举,不仅让春晚触达了更多年轻观众,也让B站获得了巨大的流量红利。
数据显示,B站直播春晚期间,15-44岁的年轻用户占比高达51.59%,年轻人正成为春晚的主力观看人群。作为国内年轻群体最活跃的综合视频社区,B站也是年轻人关注春晚,讨论春晚的主力平台。双方此次合作,将为年轻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春晚内容,更独特的观看体验,让春晚成为更多年轻人必不可少的文化“年夜饭”。
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春意红包》的成功,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完美结合的典范。它不仅让年轻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让非遗文化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和热爱。
正如雁鸿所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而《春意红包》正是这样一个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的舞台,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文化创新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