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却能惺惺相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却能惺惺相惜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858887485218344

苏轼和王安石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两人政见不合,却能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这种君子之争,令人感叹。

家族恩怨

要了解苏轼和王安石之间的恩怨,就得从上一辈说起。苏洵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微妙”来形容。苏洵的文章在当时文坛享有盛誉,连欧阳修都对其赞不绝口,但王安石却对其文章视而不见。后来,王安石母亲去世,朝廷大臣纷纷前往吊唁,苏洵却未前往,仿佛两人正处于“冷战”状态。

政治分歧

苏轼兄弟参加科举时,宋仁宗对其才华大加赞赏,认为他们都是宰相之才。王安石虽与苏洵有私人恩怨,但对苏轼兄弟的才华却十分赏识,甚至想将苏辙纳入变法决策团队。然而,苏轼反对变法的态度,让王安石对其产生了抵触情绪。

在一次国子监举人考试中,苏轼出了一道关于“历史上君主独断或兴盛或灭亡”的策题,这道题目明显是在讽刺王安石鼓动神宗独断专行,让王安石大为光火,两人从此彻底决裂。

恩怨与情谊

宋神宗欲提拔苏轼主持修《起居注》,王安石坚决反对,并以“腐败案”为由弹劾苏轼。然而,经过调查,这起所谓的“腐败案”纯属子虚乌有,王安石最终还了苏轼一个清白。

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抓捕期间,王安石挺身而出,向宋神宗求情,称“圣明之世,岂可杀才”。这种在政见之外的惺惺相惜,展现了两人作为政治家的格局和品格。

结语

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合,却能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王安石没有因为政治分歧而公报私仇,而是以大局为重,展现了政治家的格局。两人虽政见不合,却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这种君子之争,令人感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