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晋江市:福建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晋江市:福建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8B%E6%B1%9F%E5%B8%82/2279862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泉州市代管的县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到现代经济强市,晋江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晋江市,别名刺桐、瑞桐、泉安,是中国福建省辖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Ⅱ型大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位于北纬24°30′44″24°54′21″,东经118°24′56″118°41′10″之间,境内陆地面积649平方千米;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22千米,海域面积6345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10月,晋江市常住人口250万,所讲方言是泉州方言,是闽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


晋江

历史沿革

晋江市因西晋永嘉年间,中原百姓避战乱南迁,据江居住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晋江先属越国,后属楚国。秦朝,晋江属闽中郡。公元718年置晋江县。1927年,晋江直属福建省。1992年,晋江撤县设市,为省直辖市,由泉州市代管。

自然地理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4°30′44''24°54’21'',东经118°24′56''118°41′10''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西和南安市接壤,南与金门隔海相望,北同鲤城区、丰泽区毗邻,东北与石狮相连,境内陆地面积649平方千米;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22千米,海域面积6345平方千米。

晋江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盛行风向季节更替,季风气候显著,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气候暖热,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秋温高于春温。年平均气温在2021℃,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略为递升的特点。常年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7.529.4℃;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1.512.9℃。降水量累年平均911.71231.0毫米,降水强度以7~8月最大,11月至翌年1月为最小。受季风影响,全年除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外,其他季节以东北风为主。夏季日照多,秋、冬日照少,累年平均日照≥6小时的日数198.4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4.4%。

晋江市全境地形比较平缓,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原主要位于东北部靠近泉州湾和西南部围头湾一带。丘陵则大小分布在各个地方,海拔均比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峰有北部紫帽山和中部灵源山。晋江最高点在紫帽山,海拔517.8米。地貌成因属复式的地堑地垒构造。北东向主干断裂通过地段,地貌上表现为侵蚀一剥蚀的阶地及断块丘陵分布区。东侧的滨海断裂,东断块上升,地貌上表现为条带状低丘;西断块下降,地势较为低平,也成为条带状分布。北东向地貌条带,受活动性较大的北西向断裂的切割,在引张的应力作用下,形成断陷区,成为堆积地貌发育的空间,故较大的堆积地貌也呈北西走向。地堑多形成平原、台地,地垒形成丘陵或残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此地势向泉州湾、台湾海峡、围头澳方向下降,具有西北向东南海滨倾斜的趋势。地貌类型以台地、平原、丘陵为主,台地占市域面积67.3%。

经济发展

晋江市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锻造发展新优势。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集群化、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培育出51家上市企业、5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1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7家。晋江市经济总量长期占泉州市的1/4,连续28年保持福建县域经济首位;在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中也一直位居前列。围绕上市头部企业,晋江市形成了超2000亿的鞋服产业集群、超千亿的纺织产业集群,以及食品、建材两个超500亿产业集群。工业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1159家。

2023年,晋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3.50亿元,总量分别占全省、泉州市的6.2%和2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68.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71.95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0.7%,第二产业为58.5%,第三产业为40.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1863元,比上年增长6.2%。

社会事业

截至2023年,晋江市有普通中学56所,中职学校4所,完全小学261所(未包含14个分校区,7所一贯制学校统计在中学中),幼儿园361所(未包含19个分园区,其中公办100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教辅读班12个。全市中学专任教师7728人,中职教育专任教师945人,小学专任教师10804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211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59人。

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80059人,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升学率75.7%。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34737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37.1%。市特教学校学生533人;12个特教辅读班、学生92人,全市随班就读学生386人,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06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3家,二级公立医疗机构7家,其他镇卫生院8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经济开发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第三医院1家,市疾控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卫生进修学校1家,急救中心1家,市口腔医院1家。民营医疗机构55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9家,村卫生所512家。编制床位5488张,实有床位7778张。各类卫技人员943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849人,注册护士3676人,药剂师495人,技师(含检验人员)564人,卫生监督员4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814人。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全年共接待游客超1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90亿元。

交通

晋江市立足城市发展特点,注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融合和立体衔接,围绕动车站建成快速疏解公路,围绕机场建成机场连接线,围绕港口建成横九线,逐步把综合运输建设推到前端。截至2022年9月,晋江市拥有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对台直航骨干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深沪码头、对台贸易码头围头码头、福厦高铁(晋江客货运站)、沈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福厦高速、晋长高速公路、324国道等海陆空交通体系。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公路通车里程2484.58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9.173千米(互通出入口7个)、国省道117.218千米、县道167.053千米、乡道835.382千米、村道892.927千米,未定级公路392.829千米。按公路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79.173千米、一级公路64.017千米、二级公路472.908千米、三级公路174.71千米、四级公路1591.15千米、等外公路102.624千米,等级道路达95.87%;陆域公路网密度为382.8千米/百平方千米,是中国公路密度网平均水平的6.9倍,位居中国前列。

2010年,晋江市动车站开通;2023年,福厦高铁泉州南站开通运营;截至2022年8月,晋江市城际轨道R1线的工作有序推进,铁路营运里程达18千米,在建里程26千米。

截至2023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开通国内航线100条,全年完成航班起降5.36万架次,增长51.4%;实现旅客吞吐量672.38万人次,增长81.32%;货邮吞吐量6.43万吨,增长13.9%。

截至2023年,晋江市共有公交线路总数63条,线路总长度1248.19千米,12座公交首末站、12座综合枢纽站、21座公交充电站、1945个公交站点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交枢纽站与普通公交站点无缝衔接,做到“零距离”换乘。全市拥有公交运营车辆531辆,公交驾驶员454人,公交线路63条,公交站点1958个,公交首末站12个,公交枢纽站12个。

人文

晋江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之美誉。

古早味美食是晋江人日常的饮食习惯。晋江市小吃大多就地取材,以芋、花生、糯米、面粉、地瓜粉等为主,兼有蛋与肉类,海鲜为原材料的小吃颇多。因节俗而创制是晋江市小吃一个重要特色,如冬至米丸、端午烧肉粽、清明润饼菜、元宵上元丸、年兜芋丸与菜包粿。还有季节性小吃(现四季皆有),如夏秋石花糕、深冬土笋冻、冬春蚝仔煎;婚丧喜庆祭祀专用,如尚包、煎粿、麻枣、食珍糕、绿豆饼;另有若干创意小吃,如甜油嗲、虎咬草等。

晋江市有修谱礼俗、送王船、顺正王信俗、永和山前火把节、安海水上“掠鸭”、型厝香龙等民俗及传统节庆活动。

晋江市有9个中国传统村落:梧林村、灵水村、福林村、南浔村、福全村、塘东村、围头村、瑶前村、檗谷村。

截至2022年1月,晋江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15处,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9个。

截至2022年1月,晋江市有1万多件可移动文物,以及包括南音、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晋江布袋木偶戏、送王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在内的60个各级非遗名录项目。

著名景点

  • 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

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坐落在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由唐朝年间的蔡氏五兄弟在这里开设5家店铺供过往的行人食宿,于是便有了五店市之称。旅游区占地面积126亩,遍布着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多样性建筑130幢,其中保留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建筑81栋,是晋江市首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传承了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特色民俗等优良文化,是闽南地区成片开发、规模最大的红砖古厝建筑群,被誉为“闽南文化新街口,晋江城市会客厅”。


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

  • 紫帽山旅游度假区

紫帽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泉州市晋江紫帽镇内,是省级旅游度假区,范围包括紫帽山主体和紫星村,总面积11.68平方千米,属于山地型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紫帽山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紫帽山古称对山,与清源山、朋山、罗裳山号称“泉州四大山”海拔517.8米,截至2020年12月,山上尚有宋、明、清石刻18方。紫帽山主山有左右两高峰,右峰为凌霄峰,峰之绝顶有座石塔,因峰名而叫凌霄塔。又因山上花木茂盛,清幽恬静,自古有“紫帽凌霄”之誉,为泉州十景之一。自唐以来,即是著名的旅游风景胜地。


紫帽山旅游度假区

  • 深沪湾海底森林

深沪湾海底森林位于福建晋江,截至2023年2月,是中国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遗迹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有7000多年历史的海底古森林和有9000—25000年历史的古牡蛎礁遗迹。1991年,深沪湾海底古森林被确认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古牡蛎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