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白云乡:红苕育苗助力乡村振兴
武隆区白云乡:红苕育苗助力乡村振兴
武隆区白云乡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近年来,该乡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红薯产业,通过创新的“党支部+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创新发展模式,整合多方资源
白云乡的红薯产业发展模式独具特色。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和力量。具体来说:
- 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负责政策宣传、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 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
- 龙头企业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
- 农户则参与种植和管理,享受收益分红。
这种模式既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借助企业优势,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和市场对接难等问题。
科学育苗技术,奠定产业基础
红苕育苗是红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白云乡采用科学的育苗技术,确保种苗质量,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具体步骤包括:
育苗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2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育苗。
苗床准备: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地块,深耕整细后做畦,并加入适量有机肥。
种薯处理:
- 选种:挑选大小适中(约150-250克)、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薯。
- 消毒:用50℃温水浸泡10分钟或使用多菌灵等药剂浸种。
- 排种:将种薯斜放于苗床,保持“头尾相对、阳面朝上”,覆土2-3厘米并浇透水,最后覆盖薄膜保温。
苗期管理:
- 温度控制:出芽前保持30-35℃,出苗后降至25-30℃。
- 湿度管理:床土湿度维持75%左右,见干见湿。
- 通风与光照:晴天注意通风,避免高温烧苗,同时保证充足光照。
壮苗培育:通过催中有炼的方式,结合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管理,确保薯苗健壮生长。
采苗移栽:当薯苗长至20-25厘米时及时采苗,采用高剪法保留1-3个叶节。
显著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白云乡的红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今年该乡红薯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预计产值将超过400万元,户均增收3000余元。同时,当地还积极打造“白云涧”等特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此外,白云乡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水平。同时,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经验启示
白云乡通过红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科学技术支撑: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科学育苗和管理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地域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销路。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武隆区白云乡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红薯产业不仅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这一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