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谢吗?”——抖音流行语引发的语言规范之思
“你真的会谢吗?”——抖音流行语引发的语言规范之思
“你真的会谢吗?”——这句看似简单的问句,最近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走红,成为年轻人热衷使用的流行语。然而,这类网络流行语的泛滥,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种网络黑话,这类流行语的产生并非偶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默凡指出,网络黑话是互联网时代特有的语言现象,主要在亚文化社群中产生,如饭圈、二次元、电竞圈等。这些社群为了快速传达信息和情感,往往会创造一些简短、隐秘的表达方式。然而,当这些原本局限于特定群体的黑话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广泛传播后,就可能对社会语言环境产生影响。
语言学家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有其语言学和社会学价值。它们反映了社会热点和人们的心态,为语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尤其是低俗、负面的表达,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指出,某些网络黑话和烂梗作为不规范、不文明的低俗文化,不仅扭曲了语言文字的本义,还可能为违法犯罪活动打掩护,对网络环境和青少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此次行动聚焦网站平台热搜榜单、首页首屏等重点环节,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各地网信、教育部门被要求强化协同联动,形成依法管理和正面引导合力,集中清理不规范、不文明网络语言文字相关信息。
在教育界,网络流行语的泛滥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教师反映,学生在作文、作业中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这不仅影响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还可能导致阅读理解、写作技能等方面的困难。北京昌平的吴先生发现,自己读小学的女儿在社交软件上使用粗鲁的网络流行语,这让他十分担忧。他认为,这些低俗的网络语言可能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专家建议,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习惯,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写作,培养语言规范意识。学校则应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使用习惯。社会层面,媒体和网络平台应发挥积极作用,倡导文明用语,营造健康的语言环境。
网络流行语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语言的活力。然而,正如《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所说,流行语的评选和使用需要兼顾语言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我们应该在尊重语言发展规律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文明性,让网络流行语成为丰富语言表达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影响语言健康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