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出圈、出海:北京台春晚的创新之路与文化变迁
出新、出圈、出海:北京台春晚的创新之路与文化变迁
1月29日大年初一,2025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北京台春晚”)以“春天花会开,幸福向未来”为主题,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这场晚会不仅在收视率和网络热度上创下新高,更以其独特的创新路径,展现了当代文化的变迁与突破。
技术创新:AIGC引领文化表达新方式
在2025年北京台春晚中,最引人注目的技术创新当属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应用。晚会首次推出了AIGC短片《生肖今晚要换班》,通过AI技术让金代铜坐龙与唐代十二辰蛇像“开口说话”,用数字拟人化叙事讲述生肖文化的历史脉络。这一创新不仅增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使非遗传播更加年轻化、国际化。
更令人惊喜的是,晚会带来了首个由国内领先科技公司的17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参演的小品剧《爱,微笑和机器人》。这些AI机器人展示了从手冲咖啡、摊煎饼到跳舞做PPT等多样能力,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这一幕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上的机器人舞蹈节目《秧BOT》隔天呼应,让科技感和话题度双双拉满。
内容创新:跨界混搭展现文化自信
2025年北京台春晚在内容创新上也下足了功夫。晚会首次实现京津冀联合录制,不仅有“北京榜样”马龙推介三地文物,还邀请了赵雅芝、叶童、陈美琪重聚演唱《千年等一回》,李宇春演唱国风版《回春天》,肖战、虞书欣、周深等带来新歌首秀,檀健次表演反重力舞美设计,更有林志玲、姚晨的国际顶级服装品牌大秀和民族特色节目《千里有情缘》少数民族服饰大秀。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还与多个平台展开跨界合作。例如,首次联合地铁大兴机场线推出主题专列,首次联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天宫藻井冰箱贴,首创与环球时报《在北京看环球》全球直播讲述春节非遗等。这些跨界合作不仅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也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播创新:全媒体矩阵覆盖全球
在传播策略上,北京台春晚同样展现出创新思维。晚会通过北京卫视、河北卫视、北京文艺频道、北京时间以及长视频平台、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实现了多渠道覆盖。同时,晚会还注重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通过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发起多个话题挑战赛,其中仅#北京台春晚#主话题阅读量就达140.6亿+,抖音平台全民参与挑战赛吸引超过3202万+用户参与。
在国际传播方面,北京台春晚成功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的840家重点媒体,影响海外用户超过5亿。晚会还特邀美国One Voice儿童合唱团参与演出,通过文化共情与国际互动,将春节打造成全球共享的文化庆典。
互动创新:让观众成为春晚参与者
2025年北京台春晚在互动性与参与感方面实现了多个“首次”:
- 首次联合抖音独家策划征集#我有节目献给春节,播放量达32亿+
- 首创北京台春晚“后期机房”发布会互动直播,热度持续登顶微博直播第一
- 首次联合美图秀秀推出春晚明星同款AIGC贴纸
- 与小红书深度合作主题专区,成为唯一冲上小红书主榜的省级卫视春晚
此外,晚会还推出了“咱们一起包饺子”贯穿线,策划“千人饺子宴”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北京台春晚与年俗文化的深度绑定。这些创新举措彻底打破了传统电视舞台的边界,让春晚从“观赏型”变成“参与型”,真正让“人民办春晚”的理念落到实处。
结语:创新路径引领文化发展新方向
2025年北京台春晚以其“出新、出圈、出海”的创新路径,不仅为传统春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这场晚会的成功,体现了当代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
- 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AIGC等新技术正在改变文化内容的生产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 跨界合作成为常态:艺术形式的跨界混搭、媒体平台的跨界合作,让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 全媒体传播打破时空界限:多渠道、多平台的传播策略,让文化内容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 观众参与度大幅提升: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参与,观众成为文化创作的重要力量。
北京台春晚的创新实践,为未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正如晚会主题“春天花会开,幸福向未来”所寓意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新的驱动下,中华文化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为全球观众带来更多美好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