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专家:肺癌早期预警信号不容忽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专家:肺癌早期预警信号不容忽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明提醒,肺癌的早期预警信号不容忽视。作为肺结节消融领域的专家,他指出,及时关注身体变化并进行科学筛查,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
专家简介:李明医生的权威观点
李明医生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感染与肺结节介入中心的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肺结节肺癌的临床治疗工作。他不仅发明了冷冻消融圆头针,有效避免穿刺和消融过程中损伤重要器官,还执笔制定了国内首部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在肺结节治疗领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肺癌的早期预警信号
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比较隐匿,容易被忽视。但李明医生指出,以下几种症状需要特别警惕:
持续性咳嗽:尤其是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声音嘶哑:持续性的声嘶,不易通过休息改善,可能是肿瘤压迫喉返神经的表现。
呼吸困难或胸闷:日常活动时出现气短或胸口压迫感,尤其是伴有发热时,需要重视。
不明原因发热:低烧持续不退,常规治疗无效,可能是肿瘤引起的炎症反应。
体重下降与乏力:短期内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及持续疲劳,可能是肿瘤消耗的表现。
此外,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也应引起警觉。这些症状虽然不一定都是肺癌,但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
李明医生特别强调,以下几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肺癌筛查:
长期吸烟者:尤其是每天吸烟量大、烟龄长的人群,风险最高。
有职业暴露史者:如长期接触石棉、铀等致癌物质的工作者。
有家族肺癌病史者:直系亲属中有肺癌患者的人群,遗传风险较高。
有肺部疾病史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
目前,低剂量螺旋CT(LDCT)是推荐的筛查方法。相比传统的X线检查,LDCT能更早发现肺部异常,且辐射剂量较低。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筛查。
诊断和治疗建议
一旦发现可疑症状或筛查结果异常,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PET-CT等,可详细观察肺部病变情况。
病理学检查:通过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活检等获取组织样本,明确肿瘤性质。
如果确诊为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如高龄或有基础疾病者,李明医生推荐考虑肺结节消融术。这种微创治疗方式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合多发性肺结节患者。
预防和健康管理
预防肺癌,关键在于减少风险因素:
戒烟:吸烟是肺癌的首要风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避免二手烟:即使不吸烟,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
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李明医生呼吁大家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筛查和诊断,可以及早发现病变,争取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