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推出酗酒基因检测:揭秘你的酒精耐受力
北京地坛医院推出酗酒基因检测:揭秘你的酒精耐受力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自古以来,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面对酒桌上的推杯换盏,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有人能千杯不醉,有人却一杯就倒?这种差异背后,其实藏着基因的秘密。
近日,北京地坛医院推出一项创新服务——酗酒基因检测,通过检测乙醇脱氢酶(ADH1B)及乙醛脱氢酶(ALDH2)等关键基因,评估个人的酒精耐受度。这项服务不仅为个人提供了了解自身酒精代谢能力的科学途径,更为预防酒精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
酒精代谢的关键:ADH1B和ALDH2基因
当我们饮酒时,酒精(乙醇)进入体内,90%以上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这个代谢过程主要分为两步:
第一步,乙醇在乙醇脱氢酶(ADH1B)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是醉酒伤人的元凶,可引起脸红、头痛、呕吐等症状。
第二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ALDH2)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无害的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然而,每个人的ADH1B和ALDH2基因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酒精代谢能力。如果ADH1B基因突变,会导致乙醇迅速氧化产生大量乙醛;如果ALDH2基因突变,则会导致乙醛代谢缓慢,造成乙醛在体内积累,增加健康风险。
最新研究揭示:酒精作用的分子机制
2024年11月,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酒精作用大脑的关键分子——TMEM132B蛋白。研究发现,这种蛋白在酒精使用障碍患者的大脑中表达显著降低。TMEM132B通过与GABAA受体结合,增强酒精对受体的作用效果,从而影响个体的饮酒行为。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MEM132B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个体对酒精耐受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体内TMEM132B含量较高,那么酒精对其GABAA受体的影响可能会被放大,从而表现出对酒精更为敏感;相反地,如果TMEM132B含量较低,则可能导致个体对酒精相对不那么敏感,表现为所谓的“酒量好”。
酒精的危害:没有“安全饮酒量”
2018年,《The Lancet》发表的一项系统分析覆盖了195个国家的数据,涉及15岁至95岁以上的人群。研究团队整合了694个酒精消费数据源和592项关于酒精使用风险的研究,分析了饮酒对死亡率和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的影响。结果显示,酒精是全球第七大健康风险因素,特别是在15-49岁的人群中,酒精相关疾病和死亡率的负担尤为显著。
研究指出,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显著增加癌症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因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占比高达27.1%(女性)和18.9%(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要最小化健康风险,饮酒量应该是“零”,即没有所谓“安全饮酒量”。
如何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调整饮酒习惯
北京地坛医院的酗酒基因检测服务面向门诊及住院患者开放,仅需抽血采集样本,5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取结果。通过这一创新性的基因检测手段,人们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自身的酒精代谢能力,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对于检测结果显示酒精代谢能力较弱的人群,建议严格限制饮酒,甚至选择完全戒酒。而对于代谢能力较强的人群,也应遵循“零饮酒量最安全”的原则,避免过度饮酒带来的健康隐患。
在酒桌文化盛行的今天,了解自己的酒精耐受度,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能让我们在社交场合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记住,真正的社交魅力不在于酒量的大小,而在于与人交往的真诚与智慧。让我们举杯欢庆时,也能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享受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