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做梦可能是心理压力在作怪?
频繁做梦可能是心理压力在作怪?
频繁做梦可能是心理压力在作怪?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执业心理学家、心理科学候选人奥利维亚·科斯 (Olivia Koss) 指出,反复出现的梦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创伤性事件的经历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导致反复做梦的重要原因之一。PTSD的症状之一是闪回,既可能发生在梦中,也可能发生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无法以积极行动应对创伤的人身上。面对严重的压力,我们有三种本能反应:战斗、逃跑或冻结。冻结会阻碍情绪。它们无法表达,进入无意识状态。之后,这些情绪可能会再次出现,包括在梦中。专家指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生活压力的循环还没有结束,情绪仍然受阻。“
除了创伤性经历,反复出现的梦还可能预示着未满足的需求和隐藏的恐惧。心理学家解释说:“比如,我们的潜意识渴望某些东西,但在生活中我们却压抑这些欲望。然后它们可以以加密的形式出现在梦中:通过情节、符号和原型。拥有和随后失去想要的东西也会引起恐惧和未封闭的格式塔,这些恐惧和未封闭的格式塔由于接触周期中断而未能实现。例如,由于这些原因,您可能会梦见过去的一个人。这意味着与他的关系的体验没有被体验,没有被释放。有些事还没有说出来,也没有完成。隐藏的需求仍未得到满足,现在又出现在梦中。”
从睡眠科学的角度来看,频繁做梦与我们的睡眠周期密切相关。在一夜的睡眠中,大脑和身体会经历多个睡眠阶段,每个周期大约90分钟,整夜会重复4-6次。其中,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是梦境最常出现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大脑活动非常活跃,类似于清醒状态,同时心跳和呼吸变得不规则,血压升高,肌肉处于暂时放松状态。
REM睡眠对情绪调节和记忆巩固至关重要。研究显示,梦可能是大脑处理记忆,尤其是处理情绪的重要机制。梦中容易含有激烈的情绪,最常出现的包括恐惧、压抑和挫败感。因此,当人们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时,REM睡眠阶段会受到影响,导致频繁做梦。
睡眠质量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当睡眠不足时,大脑的情绪处理中心——杏仁核会变得更加敏感,导致我们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反应过度,容易变得焦躁、易怒或感到沮丧。同时,前额叶皮质的功能也会受到抑制,使我们更难调节和管理情绪,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的循环中。
因此,频繁做梦可能是心理压力的信号。它提醒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改善睡眠环境、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学会放松和减压,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减少频繁做梦的困扰。如果情况持续且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治疗,重新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