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医大师郭诚杰推荐:黄芪最佳用量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医大师郭诚杰推荐:黄芪最佳用量指南

引用
搜狐
5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6279941_121778435
2.
https://www.sohu.com/a/810478264_121800501
3.
http://www.zhyihu.com/news/10239.html
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4086
5.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0795

黄芪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临床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黄芪在不同病症中的最佳用量,为中医临床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01

郭诚杰教授的黄芪用量经验

郭诚杰教授将黄芪的临床用量分为三个层次:

  1. 助行剂量(15克以下):适用于轻型肺气虚、脾气虚、脾肺气虚的患者。常在补气方药中加入6~12克小剂量的炙黄芪,与其他药物同煎同服,用于协助补气、助气行血、托里排毒和强身保健。

  2. 中等剂量(18~30克):主要用于治疗因气虚显著而致的头晕、水肿等病症。对于气虚较甚者,可单独水煎黄芪,再与其他药汤兑服,以增强补气效果。

  3. 大剂量(大于30克):适用于中气下陷、失于升提的各种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以及其他严重病症。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发挥升举下陷、固气摄脱和益气通脉的作用。

02

其他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

其他中医专家也对黄芪的用量和使用方法提出了独到见解:

  • 仝小林:黄芪的剂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例如,治疗低血压时,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而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时,黄芪用量需达到30克以上。

  • 邓铁涛: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治疗低血压常用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必用30克以上。

  • 黄煌:黄芪的用量差异很大,轻者10~20克即可;若配伍桂枝、甘草等益气升阳升压,用量15~30克;补中益气、降压摄血,用量30~60克,甚至更大剂量,可补气化瘀。

03

黄芪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黄芪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黄芪的有效成分如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和黄芪甲苷等,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保护肾组织细胞,防止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产生。

研究表明,黄芪能够调节线粒体自噬,减少活性氧类(ROS)的产生,从而保护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同时,黄芪还能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途径,抑制细胞中ROS的产生,发挥抗氧化作用。此外,黄芪对炎症反应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肾脏的纤维化进程。

04

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黄芪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谨慎:

  1. 禁忌人群:感冒发热、阴虚火旺、湿热体质及孕妇等特定人群应避免使用黄芪。黄芪性温,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上火,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嘱,合理配伍其他药材。

  2. 配伍使用建议:黄芪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常见的配伍包括:

    • 当归:补血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患者。
    • 白术:增强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 党参:增强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的效果,适用于气虚乏力、口渴等症状。
    • 熟地黄: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
    • 枸杞子:补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
    • 茯苓: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 甘草:调和药性,增强补气作用,适用于气虚乏力、咳嗽痰多等症状。
  3. 日常使用建议:黄芪泡水饮用具有增强体质、调节免疫系统、改善心血管和消化系统功能等多重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黄芪泡水喝应适量,过量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

综上所述,黄芪的临床用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在使用黄芪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伍其他药材,并遵循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