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聚酰亚胺:革新锂电池安全性的关键材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聚酰亚胺:革新锂电池安全性的关键材料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0
来源
1.
https://www.cas.cn/cm/202411/t20241111_5039053.shtml
2.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4/11/381976.shtm?id=381976
3.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1/10/content_256043.html
4.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2-23/doc-ineancvm2447092.shtml
5.
https://www.yzbaozhu.com/news/qingpu_768.html
6.
https://www.escn.com.cn/news/show-1740387.html
7.
https://m.antpedia.com/news/3595217.html
8.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41110-5323346
9.
https://m.chinabaogao.com/detail/733826.html
10.
http://www.zjseashine.com/index.php/lsdcdjyrjdmcemcdec.html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从手机电池爆炸到电动汽车自燃,锂电池的安全隐患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传统锂电池容易发生热失控,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一种高性能材料——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其在锂电池安全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前沿话题。它不仅具备高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还能够有效改善电解液的阻燃性能。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薄膜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隔膜材料,进一步推动锂电池产业的发展。

01

聚酰亚胺隔膜的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与兰州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相关团队合作,依托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最近利用离子径迹技术研究开发出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聚酰亚胺耐高温隔膜制备新工艺,将助力提升锂电池及其充电的安全性。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具有隔绝正负极和传导锂离子的功能,对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300瓦时每千克,并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然而,在追求锂离子电池更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传统聚烯烃隔膜热稳定性差,孔隙结构不均一,在高温下容易收缩并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和引发热失控。

聚酰亚胺因热稳定性优异、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良好被视为是高安全性隔膜的理想选择。因此,针对聚酰亚胺开展深入研究,开发具有均一孔道结构的聚酰亚胺隔膜并实现可控制备,对于充分发挥隔膜在提高电池安全性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

在本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和合作者一起,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开发出基于离子径迹技术的耐高温聚酰亚胺隔膜制备新工艺,所制备的隔膜相较于传统聚烯烃隔膜优势明显,其机械强度高达150.6兆帕,耐高温性能卓越(450摄氏度下结构不收缩),孔径分布窄(孔径标准差<6%),孔道结构垂直排列(迂曲度为1)。

科研团队指出,在3毫安每平方厘米的条件下,使用聚酰亚胺耐高温隔膜的锂/锂对称电池可稳定循环1200小时,且在锂金属电极表面实现均匀、致密的锂沉积,表明其具有优异的锂枝晶抑制能力。此外,使用该隔膜的磷酸铁锂软包电池在常温下可稳定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为73.25%,并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性能,可在15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

02

聚酰亚胺隔膜的优势

聚酰亚胺隔膜相比传统聚烯烃隔膜具有显著优势:

  1. 耐高温性能:聚酰亚胺隔膜在450℃高温下仍能保持结构稳定,不会发生收缩,有效避免了电池内部短路的风险。

  2. 机械强度:聚酰亚胺隔膜的机械强度高达150.6兆帕,远超传统隔膜,能够更好地承受电池内部压力。

  3. 孔径分布:聚酰亚胺隔膜的孔径分布更均匀,标准差小于6%,有利于锂离子的均匀传输,减少枝晶生长的可能性。

  4. 孔道结构:垂直排列的孔道结构(迂曲度为1)使得锂离子传输更加顺畅,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03

应用前景与挑战

聚酰亚胺隔膜的出现为提升锂电池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该技术已在实验室阶段取得突破性进展,下一步将进入中试和产业化阶段。然而,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1. 成本问题:聚酰亚胺材料的制备成本相对较高,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是产业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工艺优化:虽然中科院团队已经开发出基于离子径迹技术的制备工艺,但要实现大规模生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3. 兼容性研究:聚酰亚胺隔膜与现有电池体系的兼容性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以确保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聚酰亚胺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在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工艺的持续优化,聚酰亚胺隔膜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为新能源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