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学子春晚幕后故事:30秒舞台背后的8小时训练
华中师大学子春晚幕后故事:30秒舞台背后的8小时训练
“当我站在春晚的舞台上,面对着千万观众,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激动。但当我听到熟悉的音乐响起,看到队友们坚定的眼神,我立刻找回了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
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二学生李一坤的亲身经历。作为2025年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的参演者之一,他和同学们一起,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独具荆楚韵味的开场舞——琴鼓舞。
半个月的艰辛排练
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在武汉设置分会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子们有幸参与其中。从2024年12月中旬接到参演通知开始,他们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中。
“我们每天的训练时间长达8小时,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李一坤回忆道,“为了保证动作的整齐划一,我们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排练期间,武汉的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演员们却只能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在户外训练。“寒冷的天气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大家都没有退缩。”音乐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汝林说,“我们都知道,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所以每个人都拼尽全力。”
舞台上的完美呈现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训练,华中师大学子终于站上了春晚的舞台。在横渡长江博物馆前,他们与350余名舞者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
“琴鼓是专门为这个节目定做的,每个重达10余斤。”李一坤说,“我们要在舞台上跳跃、托举,动作幅度很大,对体力和技巧都是极大的考验。”
尽管舞台上的表演时间只有短短的30秒,但对李一坤和他的同学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当音乐响起,我们仿佛忘记了寒冷和疲惫,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他说,“能够为全国人民展现武汉的文化魅力,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幕后的故事
在台前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为了支持学生们参与春晚,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做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为我们购置了保暖外套、暖宝宝和保暖衣。”音乐学院2023级研究生桂思琪说,“每次排练到深夜,老师们都会为我们准备夜宵和热奶茶,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们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团队精神。“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音乐学院2021级本科生丁宁说,“即使有人生病了,也没有一个人退出,大家都坚持到了最后。”
收获与感悟
对于参与春晚的华中师大学子来说,这段经历不仅是一次表演机会,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张汝林说,“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需要无数次的练习和磨合。”
“这次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音乐学院2023级本科生吴鑫说,“我看到了导演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精神,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将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记忆。”
结语
2025年央视春晚已经落下帷幕,但华中师大学子们的精彩表现将永远留在观众的记忆中。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全国人民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展现了武汉的文化魅力和青年学子的风采。
“能够参与春晚,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经历之一。”李一坤说,“它不仅让我收获了成长,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舞蹈的热爱。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