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非遗文化:千年古城的文化瑰宝
溧阳非遗文化:千年古城的文化瑰宝
溧阳,这座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南部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一座孕育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从蒋塘马灯舞到史式八卦掌,再到乘马圩冻煞窠,这些独特的非遗瑰宝承载着溧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蒋塘马灯舞:百年传承的民俗舞蹈
蒋塘马灯舞是溧阳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这种独特的民俗舞蹈以其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观众。
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马灯,通过精湛的舞步和生动的表情,将马儿奔腾、驰骋沙场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舞蹈不仅富有动感,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古代战争场景的一种艺术再现,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史式八卦掌:武学传承的活化石
史式八卦掌是溧阳另一项重要的非遗瑰宝,其传承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作为八卦掌的重要流派之一,史式八卦掌在溧阳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夏旭峰作为史式八卦掌的第四代传人,不仅在武术上有深厚造诣,还担任中国史式八卦掌溧阳总会副会长。她自幼跟随师父狄兆龙学习八卦掌,经过数十年的刻苦训练,掌握了八卦掌的精髓。如今,她不仅在国内外武术比赛中屡获佳绩,还致力于八卦掌的传承与推广,培养了大批年轻弟子。
乘马圩冻煞窠:五百年的文化记忆
乘马圩冻煞窠是一种具有500多年历史的苏南特色傩舞,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成化年间(1470年)。这种独特的舞蹈形式承载着溧阳人民对丰收和平安的美好期盼。
冻煞窠每年冬天出会,象征着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其表演过程包括10个动作过程,如判官请神、四神敖写等,每个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舞蹈队伍由150余人组成,包括武生、文生、观音、祠山等角色,表演时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场面十分壮观。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溧阳市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采取措施保护非遗文化。例如,乘马圩冻煞窠在1989年恢复表演后,每年春节在当地巡回演出3-5天,跳神60多场次,观看群众有数万余人,并多次参加溧阳市茶叶节活动、天目湖旅游节喜庆,并获茶叶节艺术表演奖。2005年春节参加天目湖跳神6天(年初一至年初六),获得溧阳市体育局、社渚镇多次奖励。2005年3月乘马圩祧仁协会被溧阳市民政局、体育局等部门批准,并发了执照与铜牌,在组织上有了保证。跳神乐器、人员年龄老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通过培训跳神和乐队青年,能解决协会后继有人的问题。2008年进入第二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然而,非遗文化的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事已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导致一些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此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对非遗文化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冲击。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和民间组织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大对非遗文化的资金投入,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鼓励他们收徒传艺;另一方面,要将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让年轻一代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溧阳的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溧阳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些珍贵的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