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非遗游湖州:南浔&德清的春日民俗之旅
跟着非遗游湖州:南浔&德清的春日民俗之旅
湖州,这座千年古城不仅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闻名,更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每年春季,当江南的水乡古镇还沉浸在蒙蒙细雨中时,一场场充满传统韵味的民俗活动便在湖州各地上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南浔古镇的蚕花庙会和德清乾元镇的舞龙表演。
南浔古镇:蚕花庙会的千年传承
南浔古镇,这座被誉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水乡名镇,自古以来就是蚕桑文化的中心。每年清明时节,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蚕花庙会,这一传统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相传是为了纪念西施向吴国进贡丝绸的故事。
庙会期间,古镇内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最引人注目的是“轧蚕花”仪式,当地蚕农们会抬着用鲜花装饰的“蚕花”轿子,沿着古镇的石板路缓缓前行,沿途撒下五彩缤纷的花瓣,象征着对丰收的祈愿。这一仪式不仅体现了蚕农们对丰收的渴望,更凝结着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除了轧蚕花,庙会上还有各种传统表演,如湖剧、湖州琴书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是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剧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湖州琴书则通过弹唱的方式,将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娓娓道来,让游客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湖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德清乾元:舞龙表演的雄浑气势
如果说南浔古镇的蚕花庙会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那么德清乾元镇的舞龙表演则体现了湖州人民的豪迈与激情。德清舞龙的历史可追溯至乾隆年间,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每年春节期间,乾元镇都会举办盛大的舞龙表演。数十名壮汉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龙珠和龙身,在激昂的鼓乐声中翩翩起舞。龙身由数十节竹制龙骨组成,每节之间用布连接,整条龙长达数十米,舞动时宛如一条真龙在空中翻腾。
最令人惊叹的是“盘龙”动作,舞龙者们需要紧密配合,将龙身盘旋成各种造型,有时如螺旋般直冲云霄,有时又如波浪般起伏不定。整个表演过程不仅考验舞龙者的体力,更考验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近年来,德清舞龙不仅在本地表演,还走出国门,远赴海外参加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春节期间,德清舞龙队就在英国伦敦眼广场前进行了精彩表演,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
南浔古镇的蚕花庙会和德清乾元镇的舞龙表演,作为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不仅展现了湖州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传统民俗活动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传承与创新的事业中。正如德清舞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谈小明所说:“做这样一条龙,要花费一个月,有130多道工序,用80多种材料。81朵荷花分9段联结,荷花之间用铁钩相连,演出时得精心布景、迅速拼装,才能让荷花和长龙实现巧妙转化。”
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湖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