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轧蚕花:湖州方言里的民俗魅力
含山轧蚕花:湖州方言里的民俗魅力
2024年4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的含山脚下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含山“轧蚕花”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盛大开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活动,不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蚕农前来祈福,更成为了展示湖州独特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千年传承:含山轧蚕花的起源与传说
含山轧蚕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相传善琏镇境内的含山是江南蚕文化的发祥地。据当地传说,每年清明时节,蚕花娘娘会化作村姑走遍含山,留下象征吉祥的蚕花。因此,蚕农们会在清明期间齐聚含山,通过“轧蚕花”这一仪式,祈求田蚕茂盛、六畜兴旺。
盛大的祭祀仪式与民俗表演
清晨,随着“蚕花娘娘降临”祭舞的开始,整个活动拉开了序幕。巡游队伍手持“三牲五果”等吉祥物,在蚕花娘娘像前敲锣打鼓,列队祭祀,祈祷丰收。游客们伴随着游行队伍穿梭在大运河畔,感受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轧”出幸福:独特的吴地方言文化
在吴方言中,“轧”字有着“挤”的意思,生动描绘了人们争相购买蚕花的热闹场景。活动中,人们会用方言互相祝福“蚕花廿四分”,这句简单的祝福语,不仅寄托了蚕农对丰收的期盼,更体现了湖州方言的独特魅力。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含山轧蚕花活动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不断融入现代元素。2024年的活动以“盛世蚕花·艺启趣潮”为主题,不仅有传统的祭蚕神、轧蚕花仪式,还加入了文化论坛、艺术展览等现代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推出了线上祈福和专属AI明信片,让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实现了完美融合。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山轧蚕花的新时代使命
含山轧蚕花不仅是湖州蚕桑文化的缩影,更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浔区深入挖掘大运河畔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文化、农业、旅游、体育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品牌、一镇一天地的文旅辨识度,让运河古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大运河古镇集群文化复兴谱写新篇章。
含山轧蚕花,这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它不仅展现了湖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每年清明,当人们再次登上含山,参与这场盛大的民俗活动时,感受到的不仅是对丰收的祈愿,更是湖州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魅力。